陳姓,全國人口約為7500萬人,為我國的第五大姓。
目前,陳姓人口在廣東最為集中,約有965萬左右。
大長隴,廣東省普寧市軍埠鎮下轄村。在很多資料中,大長垅村被賦予中國最大村莊的名義。
大長垅村得名,因為大長隴山開墾而來。目前,村子里有原住民四萬五千多人,有外來人口一萬多人。
其中,原住民有一個姓氏:陳姓。大長垅村屬于特色鮮明的陳氏單姓聚居村落。
如此大的村子,分為灰草、深西、長龍、下雙墳、寨內、灰下、灰上七個大的片區。
陳姓的得姓始祖為陳胡公,媯姓,名滿,是舜帝之后,周朝諸侯國陳國第一任君主。
媯滿,出生于商王紂九年(公元前1067年),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
媯姓,中國上古八大姓之一,舜帝生于姚墟而居于媯水,因為地名有了姓氏。
作為中國的源姓氏之一,媯姓衍生的姓有很多,除了陳姓,我們熟悉的王、田、胡、袁、陸、薛等都是,在古代,“車”與“轅”同音通用,因此還有了車姓。
媯滿的陳國,最初是原始陳部落的名稱,黃帝時代大的原始部落之一。
陳部落跟隨黃帝四處征戰,統一了黃河流域后,被分封到東夷族太昊部落舊地宛丘(即今淮陽)。
如今,陳胡公的墓在淮陽縣柳湖旁,因為有鐵錮之,民間稱為鐵墓。
大長垅陳氏始祖是陳秋月,莆田第一任縣令陳邁公的第22世孫。
陳邁是陳氏入莆始祖,隋朝時的散騎將軍,他在唐武德二年(619年)任莆田首任縣令,他的五個孫子后來分別為入莆五大房系,后裔人才輩出,逐漸成就陳氏莆田望族。
再往上推,陳氏入閩始祖為陳潤,陳邁是他的第十一世孫。
走進大長垅村,我們看到這里貝灰三合土結構民居很多,古寨圍、神廟、祠堂等等幾十處。這里的陳氏宗祠,也一度號稱是底蘊最深厚的陳氏家祠,雖然占地面積趕不上廣州陳家祠,但影響力一點也不小。
同源同宗,但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家祠,這些祠堂,以陳氏宗祠為核心,向著周邊延展,形成外部封閉而內部敞開的建筑群體。
在這里我們了解到,在元代至正年間(公元1341~1370),開基祖陳秋月帶領家族從莆田輾轉來到這里開基創建,至今已有近700年歷史。
期間,村子命運多舛,《潮陽縣志》記載:咸豐年間,村民曾聚眾數萬反清,先后占領潮陽、惠來、普寧等城池,但后來被清兵圍剿,大長隴被夷為平地。
一直到了兩年后,村民們才趕回來,重新建設了新的村子。那些老宅子的門楣上,款刻著“百鳳朝陽 ”“百鳥朝凰”“駟馬拖車”等字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如今,每年的農歷四月十四日,是大長垅村的“復寨紀念日”。
據村子里的老人們介紹,目前大長垅在外邊做生意的很多,每年紀念日的時候,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給村子里的公益也很多,錢根本用不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