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四川樂山郭家老宅里,一床褪了色的繡花被褥被輕輕放進棺材。這是張瓊華最后的嫁妝。
從1912年結婚那天起,她在這床丈夫從未碰過的被褥上,孤零零守了68年。而在北京的八寶山,郭沫若的追悼會擺滿了花圈。兩個人,兩種結局,拼湊出舊時代婚姻最扎心的裂痕。
1
1912年正月十五,22歲的張瓊華穿著大紅嫁衣進了郭家。蓋頭下她攥緊衣角,聽著街坊夸這是“天造地設的姻緣”。可當郭沫若掀開蓋頭時,整個人都僵住了——母親嘴里那個“漂亮有文化”的新娘子,居然是個裹著小腳、相貌平平的女人。
“你走了,我跟誰生孩子啊!”張瓊華拽著郭沫若的衣角哭喊,但五天后,郭沫若還是帶著書本離家出走,留下新娘子守著滿屋子紅綢子流淚到天明。
2
跑到日本的郭沫若,把叛逆寫成詩,和日本護士佐藤富子同居21年,生了五個孩子。可1937年抗戰爆發,他丟下日本老婆孩子回國,轉頭又娶了戰地記者于立群,生了六個娃。他這輩子有十一個孩子,卻只給老家的張瓊華留過一句話:“照顧好我爹媽”。
而在樂山老家,張瓊華活成了舊時代的標本!
她把郭沫若學生時代的作業裱起來掛著,哪怕那些文章罵的就是她這樣的舊式婦女。
1939年郭沫若回家奔喪,她端出他最愛吃的豆瓣醬,卻聽到他說“我要去重慶找新老婆”,默默把新房讓了出來!
晚年的她,每月靠著15塊錢補助過日子,還要省下錢修郭家祠堂......
3
舊式婚姻的吃人真相!
在張瓊華1930年寫給郭沫若的信里,全是讓人心酸的賬本!
“公婆咳嗽要買川貝二錢...求寄五塊銀元”。她哭著要生孩子,不是圖情愛,而是舊社會女人沒孩子就活不下去。
而郭沫若在自傳里把發妻比作“黑貓”,可他自己的三次婚姻也沒給哪個女人好結局。更諷刺的是,他寫的《屈原》里那個悲劇女人嬋娟,活脫脫就是張瓊華的影子。
4
說一個至死未解的結~
1978年,88歲的張瓊華聽說郭沫若快死了,翻出珍藏的婚書,最后卻只托人捎去一包樂山茶葉。兩年后她去世時,棺材里除了那床繡花被,還有本記了68年的賬——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她為郭家花的每一分錢。
其實,
這場婚姻最扎心的是,誰都沒贏!
張瓊華死守“郭家媳婦”名分,連政府給的養老院都不去。
郭沫若1939年把家產全留給發妻,結果土改時變成廢紙,反而害她更窮。
最荒唐的是,郭沫若參與制定新婚姻法時,法律上的妻子還是被他拋棄的鄉下女人。
寫在最后:
張瓊華床頭那對沒燒完的龍鳳蠟燭,照出了新舊時代的碰撞。
她不是特例,而是千千萬萬被“父母之命”毀掉的女人縮影;郭沫若也不是惡魔,不過是新時代浪潮里沒游上岸的普通人。
我想說,如果追求自由要踩著別人痛苦,這樣的自由還干凈嗎?
(#郭沫若##張瓊華##包辦婚姻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