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司法史上,有一起案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那便是史蒂芬?艾弗里案。2003 年,當 15 萬人聯名上書為因殺人焚尸被判無期徒刑的史蒂芬求情時,整個美國社會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
這起案件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為何會有如此多的人堅信一個被判重刑的人是無辜的呢?
案件回溯:悲劇的開端
1985 年 7 月 29 日,威斯康辛州馬尼托瓦克縣的寧靜被一通報警電話打破。報案的女士潘妮聲稱,自己在密歇根旁邊的公園遭到一名陌生男子性侵與毆打,彼時她正躺在草地上,驚魂未定地等待警方救援。潘妮向警方描述,襲擊者有濃密的胡子,而且行為舉止透露著智商上的問題。
警方根據這些線索展開調查,很快將目光鎖定在了史蒂芬?艾弗里身上。史蒂芬在當地是個特殊的存在,他的智商經測試只有 70。
按照權威的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商分布,智商 140 以上為天才,120 - 139 屬優秀,90 - 110 是正常水平,80 - 89 為中下水平,而 70 - 79 則被稱為臨界智能不足,這意味著史蒂芬的智力水平僅比智力不足稍高一點。
史蒂芬被警方帶走調查,面對警方的詢問,他的表現讓警方覺得他 “態度十分誠懇”。他甚至直白地告訴警察:“我去偷東西就是想搞點錢,但我并不知道偷東西居然會犯法。”
此前,史蒂芬就曾因盜竊罪入獄,當時也是因為他態度誠懇,且考慮到他的智商問題,原本兩年的刑期,他十個月就獲得了假釋。
在這次性侵案調查中,警方認定史蒂芬就是作案者,他被指控性侵并毆打潘妮。盡管史蒂芬可能并未完全理解自己面臨指控的嚴重性,但法庭還是根據證據和證人證言,判處他有罪,他開始了漫長的牢獄生涯,這一年他 23 歲,而這僅僅是他噩夢的開始。
獄中歲月:黑暗中的煎熬
在監獄里,史蒂芬度過了艱難的 18 年。他的生活環境惡劣,每天都要面對其他囚犯的欺辱與嘲笑。由于他的智力問題,在獄中他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無力反抗。
但史蒂芬始終沒有放棄自己是無辜的想法,他不斷向獄中的牧師、獄警訴說自己沒有性侵潘妮,可在那個封閉的環境里,他的聲音就像石沉大海,無人在意。
獄中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史蒂芬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每況愈下。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眼神中充滿了絕望。然而,命運似乎還不想放過他,更大的災難正悄然降臨。
殺人焚尸案:雪上加霜
1995 年,距離史蒂芬因性侵案入獄已經過去了 10 年,馬尼托瓦克縣又發生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一名女子特蕾莎?哈爾巴赫在為《Auto Trader》雜志拍攝汽車照片時失蹤。
幾天后,人們在史蒂芬家族擁有的一塊廢棄空地上發現了一具被嚴重燒毀的尸體,經過 DNA 鑒定,確認正是特蕾莎?哈爾巴赫。警方迅速展開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種種證據都指向了史蒂芬?艾弗里。
警方聲稱在史蒂芬的臥室里發現了特蕾莎的血液,在他的車庫里發現了與特蕾莎汽車匹配的鑰匙,還在附近找到了與特蕾莎相關的物品。面對這些證據,法庭認定史蒂芬?艾弗里犯有殺人焚尸罪,判處他無期徒刑,不得假釋。
這對史蒂芬來說,無疑是判了 “死刑”,他的人生似乎徹底陷入了黑暗的深淵,看不到一絲曙光。
轉機出現:真相的曙光初現
就在史蒂芬幾乎要被絕望吞噬的時候,轉機出現了。2003 年,DNA 檢測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一些民間法律援助組織和關注史蒂芬案件的人士看到了希望,他們籌集資金,對特蕾莎?哈爾巴赫案件中的證據進行重新檢測。
結果令人震驚,在之前被認定為關鍵證據的特蕾莎血液中,檢測出了防腐劑成分,這意味著血液很可能是被人為注入到證據中的,因為人體血液中自然不會有防腐劑。
這個發現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警方在這起案件中的調查公正性,認為史蒂芬可能是被冤枉的。
于是,一場為史蒂芬艾弗里伸冤的行動悄然展開,民間組織、媒體以及眾多關注司法公正的人士紛紛加入,他們發起聯名上書,短短時間內,就有 15 萬人在請愿書上簽字,請求重新審查史蒂芬艾弗里的案件,還他一個公道。
真相背后:司法的漏洞與反思
隨著輿論壓力的增大,法院不得不重新審查這起案件。經過漫長而細致的調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原來,在特蕾莎?哈爾巴赫案件調查過程中,警方存在嚴重的程序違規和證據偽造行為。
一些警察為了快速結案,將與案件無關的證據強行與史蒂芬聯系起來,而法庭在審判過程中,也沒有對證據進行嚴格的審查,導致史蒂芬蒙冤入獄。
這起案件不僅僅是關于一個人的清白,它暴露出美國司法體系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在追求正義的道路上,司法人員本應秉持公正、嚴謹的態度,可在這個案件里,權力的濫用、證據的不嚴謹,讓一個無辜的人遭受了近 20 年的牢獄之災。
這 15 萬人的求情,不僅僅是為史蒂芬一個人,更是為了敲響司法公正的警鐘,讓人們意識到司法體系的漏洞必須得到修補,否則還會有更多的 “史蒂芬” 出現。
最終,在多方努力下,2003 年,史蒂芬?艾弗里被無罪釋放。他走出監獄的那一刻,陽光灑在他臉上,可那近 20 年的青春歲月已一去不復返。他的故事成為了美國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案例,時刻提醒著人們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這起案件也讓人們反思,在面對復雜的案件和弱勢群體時,應該如何確保正義不缺席,如何讓法律真正成為公平與正義的守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