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等權威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月16日,俄羅斯與烏克蘭代表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三年來首次直接談判,土耳其方面主持會議。這場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談判,因雙方在核心議題上的巨大分歧,最終未達成實質性協議。
此次談判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于5月11日提議的。普京當時表示,談判期間可能就一些新的停火建議達成一致,俄羅斯政府還稱會將三年前在伊斯坦布爾談判時起草的一份協議草案納入考慮范圍,該草案內容包括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接受永久中立地位以換取安全保障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后回應稱,他將在土耳其“等候”普京,不過到了談判當天,澤連斯基已離開土耳其,雙方領導人均未出席談判。
談判現場(資料圖)
俄方代表團由俄總統助理梅金斯基擔任團長,成員包括俄副外長加盧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俄國防部副部長福明等,還有4名專家成員。烏方代表團則由12人組成,由烏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率領,成員涵蓋烏克蘭安全局、總統辦公室、外交部等多個部門官員。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會談當天表示,俄方談判代表與普京保持著密切聯系,且已掌握談判所需的所有指導方針,談判會持續多久取決于談判進展。
事實上,在談判前,俄烏雙方就已進行了長時間的輿論博弈。從4月開始,雙方就進入了博弈節奏,都想爭奪話語權,展現自己是真正對和平有誠意的一方。俄羅斯方面提出過兩次相對較短時間的停火,烏克蘭方面則指責停火時間太短沒有誠意,要求進行30天的停火。俄羅斯又表示,雙方不僅應討論停火問題,還應討論俄烏沖突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沒有先決條件的談判。烏方則回擊稱,要談判可以,但要普京跟澤連斯基直接談。雙方還在談判人員陣容上出現分歧并互相指責。這種博弈反映出雙方都在爭奪“誰是代表和平的一方”的國際認可與支持,同時也表明雙方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矛盾深重,這使得談判要取得成果有一定難度。
英法德波領導人訪問基輔(資料圖)
在談判過程中,烏克蘭方面指責俄方試圖破壞談判,提出“不可接受的條件、要求烏放棄更多領土”。有烏克蘭消息人士稱,作為停火條件,俄羅斯代表團要求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撤軍,且俄方的其他要求也“不可接受”,遠遠超出了先前討論的范圍。而俄方代表團發表聲明稱,對當天的談判結果總體感到滿意,將與烏克蘭進行“1000人換1000人”規模的戰俘交換,這是自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的一次大規模交換戰俘事件。此外,俄方注意到烏方提出的領導人直接會晤談判請求,雙方會各自提交對未來停火細節的看法,并在這之后繼續談判。
盡管俄方稱對談判結果總體滿意,但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熱列茲尼亞克表示,伊斯坦布爾談判毫無成果。烏克蘭代表團團長烏梅羅夫雖確認雙方在會談中達成交換戰俘的成果,并討論了“所有的停火提議”,但也未提及有其他實質性進展。分析人士認為,在烏克蘭“去軍事化”、烏是否放棄加入北約、領土歸屬等關鍵問題上,俄烏分歧依然難以彌合,雙方此前均不愿讓步,因而此次會談前景難料。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總干事季莫費耶夫指出,俄烏重啟會談在外交層面具有積極意義,但雙方通過一次會談就達成顯著成果的難度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烏談判前后,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的介入也備受關注。當地時間5月10日,英國、法國、德國和波蘭四國領導人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與澤連斯基舉行會談,希望展現西方國家之間的“團結”。這是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和波蘭總理圖斯克首次共同訪問烏克蘭。四國領導人在訪問前于波蘭城市熱舒夫舉行會晤,并發布聯合聲明表示,與美國一道呼吁俄羅斯同意全面、無條件的30天停火,為實現公正持久和平的談判創造空間。
就在兩天前的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呼吁俄羅斯和烏克蘭應實施為期30天的無條件停火,并警告稱“違反停火協議將會受到制裁”。澤連斯基表示烏方已經準備立即執行和平協議。在四國領導人與澤連斯基的會談中,討論了美國和歐洲提出的“俄烏停火30天”的議題。有法國消息人士稱,如果俄羅斯方面拒絕停火協議,美國和歐洲將會聯合起來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措施,不過這一步工作的細節還沒有能完全確定。
俄羅斯談判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資料圖)
俄羅斯方面對停火的態度則較為謹慎。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俄羅斯支持為期30天的停火,但停火計劃必須充分考慮到這場沖突中的“細微差別”。俄羅斯方面此前也多次表示,建立監督和維護停火的機制是實現長期停火的先決條件。俄方擔憂停火可能被烏方用于重整部隊、獲取西方武器,因此對停火持謹慎態度。
從國際社會的反應來看,不同國家基于自身利益和立場,對俄烏談判持有不同的態度。西方國家大多站在烏克蘭一邊,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和政治支持,并對俄羅斯施加制裁壓力,試圖通過外部干預影響談判進程和結果。而一些中立國家則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避免沖突進一步升級,給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帶來更大威脅。
此次俄烏伊斯坦布爾談判雖然暫時未能取得突破,但它為雙方提供了一個直接對話的平臺,讓國際社會看到了雙方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沖突的可能性。盡管前路依然坎坷,雙方在核心議題上的分歧難以輕易彌合,但只要談判的大門不關閉,就有希望通過持續的對話和協商,逐步縮小分歧,最終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實現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恢復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