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遼寧頻道
弱視是兒童常見的眼病之一,長期以來困擾著無數家庭。過去,醫生通常通過“矯正視力低于正常水平且無器質性病變”這一標準來診斷弱視。然而,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國內眼科專家最新發現,這一傳統方法存在局限,只有通過基因檢測排除遺傳性眼病的致病基因變異后,才能真正確診為弱視。這一轉變不僅提高了診斷的精準度,也為治療策略的革新打開了新大門。
基因科技+視知覺學習訓練 激活大腦“視覺密碼”
近日,何氏眼科遺傳眼病首席科學家、沈陽何氏眼科醫院技術院長龐繼景教授接診了一名9歲的小女孩,患兒因長期瞇眼看東西被診斷為“先天性近視”,近視較重的右眼驗光-625度,已經是高度近視,最佳矯正視力0.7,不能達到正常標準,左眼-300度,視力可以矯正到1.0。
通過家族基因檢測,龐繼景教授發現,患兒攜帶一種名為OPN1LW基因的疑似致病變異,導致早發性高度近視和屈光參差。這一發現顛覆了之前的診斷——患兒并非單純的“弱視”,而是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早期表現。若不進行基因篩查,治療方案可能完全偏離問題本質。
針對患兒的特殊情況,龐繼景教授團隊引入了一項基于神經可塑性的新型療法——視知覺學習訓練。
據了解,這項技術通過電腦生成的Gabor視標(一種類似波紋的視覺刺激圖案),對大腦視覺皮層進行定向激活。簡單來說,就像用“密碼”解鎖大腦中負責視覺的區域,幫助患者更高效地處理模糊圖像。訓練過程簡單且靈活,每次只需20分鐘,隔天進行一次,家長在家即可操作。
經過4個月的系統訓練,患兒右眼視力從0.7提升至0.9,并穩定維持。同時,患兒的屈光度進展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龐繼景教授表示,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利用大腦的“可塑性”,通過反復訓練,大腦可以重新建立更高效的視覺處理路徑。這種訓練不僅能改善視力,還能為未來的基因治療打下基礎——通過提前“預熱”大腦的視覺通路,一旦基因干預成功,患者的視功能恢復將更加全面。
目前,何氏眼科已將視知覺學習訓練逐步應用于難治性弱視、大齡弱視及先天性錐細胞功能障礙等復雜病例。
從“被動治療”到“主動干預” 構建多維度干預體系
隨著精準醫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兒童視覺健康領域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蚩萍颊跒槊恳粋€“看不清世界的孩子”提供新的診療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基因檢測有望成為兒童視力評估的常規項目,而視知覺學習訓練將與屈光矯正等手段形成多維度干預體系。這不僅提升了弱視治療的成功率,更為遺傳性眼病患者爭取了寶貴的“視覺發育黃金期”。
在龐繼景教授看來,弱視診療的未來,是基因科技與視知覺學習訓練的“強強聯手”。通過精準識別病因和激活大腦潛力,不僅能“修復”視力,更能為孩子的終身視覺健康保駕護航。
何氏眼科眼科自創立以來,一直堅守“科技報國 科技惠民”的初心,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為百姓健康謀福祉。近年來,何氏眼科與遼寧何氏醫學院、何氏眼產業集團等戰略合作伙伴協同發展,圍繞“健康中國”戰略方向和全球眼健康總體方向,以構建“智慧光明城”為戰略目標,發揮獨特的眼健康全產業鏈生態平臺優勢,聚焦基因治療、干細胞再生醫學、智能眼科設備數據應用三大領域,開展眼科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促進眼科前沿技術與醫療健康數據的深度融合與智能應用,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