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的沖突持續升級。繼凍結哈佛22億美元聯邦撥款后,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威脅終止所有對哈佛的財政支持,并要求校方提交國際學生名單進行審查。這一系列舉措被視為對哈佛拒絕配合政府政策要求的報復,引發美國學術界強烈反彈,并可能加速全球科研人才流失。
特朗普政府施壓哈佛:凍結撥款、取消國際招生資質
1. 22億美元撥款被凍結
4月1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凍結哈佛大學22億美元的多年期聯邦撥款及6000萬美元合同款項,原因是哈佛拒絕按照政府要求關閉多元化項目(DEI)、調整招生政策并審查國際學生檔案。
2.禁止招收國際學生
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撤銷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禁止其招收國際學生,并要求現有6800名國際生在60天內轉學或離境。哈佛大學隨即起訴政府,指控此舉違法且報復性。
3. 威脅取消免稅資格
特朗普政府還考慮取消哈佛的免稅地位,若實施,該校每年可能面臨高達4.65億美元的額外稅務負擔,并影響校友捐贈的稅收減免。
哈佛強硬回應:起訴政府、校長自愿減薪法律反擊:哈佛大學已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政府以財政手段脅迫學術自由,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校長減薪25%:為應對財政危機,哈佛校長艾倫·加伯宣布自愿減薪25%,并警告聯邦資金凍結將迫使學校削減研究項目和教職崗位。
學術共同體聲援:斯坦福、普林斯頓等頂尖高校紛紛表態支持哈佛,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也提起訴訟,反對政府干預大學自治。
深層原因:政治報復與選舉策略
1. 意識形態對立
特朗普政府指責哈佛等精英大學是左翼意識形態堡壘,并試圖通過削減撥款迫使高校廢除DEI政策、調整課程設置。
2. 2024大選考量
哈佛所在的馬薩諸塞州是民主黨票倉,特朗普此舉被分析認為意在鞏固保守派基本盤,塑造“對抗精英建制派”的形象。
3. 國際學生成靶子
政府要求哈佛提交國際學生名單,并篩查其社交媒體言論,被批評為“政治迫害”,可能加劇美國高校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國際影響:全球“搶人”潮涌現
歐洲積極吸納人才:法國宣布撥款1.13億美元吸引美國科研人員,歐盟計劃投入5.66億美元打造科研中心。
中國留學生或轉向:哈佛中國學生占比高,若政策持續,可能促使更多學生選擇英國、加拿大等留學目的地。
美國軟實力受損:《2025全球軟實力指數》顯示,美國國際聲譽因政治干預學術自由而顯著下滑。
未來走向:法律戰與長期博弈
短期:馬薩諸塞州聯邦法院已發布臨時限制令,要求政府維持現狀直至聽證會舉行,法律拉鋸戰將持續。
長期:若特朗普連任,打壓可能擴展至更多高校;若民主黨執政,或恢復撥款,但政治干預學術的爭議已埋下隱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