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到贛榆區實驗小學上法治課并給學生們發放國旗法宣傳冊。
吳萍是土生土長的江蘇連云港人,身高一米七,喜歡扎馬尾辮,為人熱情,言談爽快,有著蘇北女子特有的開朗與剛毅。她曾當過大學生女兵,練過格斗、擅長長跑,又颯又爽,讓人很難把她和未檢檢察官偏溫柔細膩的職業形象聯系在一起。
2018年,連云港市贛榆區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吳萍離開案管部門成為未檢部門的一員。幾年間,吳萍性格中的“剛”已經與未檢工作的“柔”完美中和:她心細如發,不放過懲罰犯罪分子的一絲罪證;她心懷柔軟,為每個涉罪未成年人重新撐起希望之傘。吳萍認為,未檢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剛柔并濟”的工作——不僅要“四檢合一”加強剛性監督,也要將更多溫情融入監督,從而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綜合司法保護。
從一個名字找到突破口
這是一起未成年人聚眾斗毆案件,涉案3名未成年人均為在校生,因為哥們義氣而犯了錯。
吳萍跟著單位未檢部門負責人楊紅萍一起,對此案開展了社會調查,得知其中一名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長積極賠償,學校給了孩子改過的機會;另一名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長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老師的言語間就充滿了“不可救藥”的偏見。
“以往在卷宗里看到的是冰冷的文字,盯的是各種各樣的信息,沒有親歷性。但是,一旦真正和當事人面對面,尤其是對方還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就會強烈感受到心痛和遺憾。”吳萍清楚地記得,前一個孩子眼中帶光,后一個孩子則垂頭喪氣。
吳萍深切感受到,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時,要特別注重對當事人進行全面的社會調查,梳理案件辦理的“堵點”,找準當事人的“痛點”。
15歲的小月(化名)因多次入室盜竊被拘留后,“破罐子破摔”,拒絕回答辦案人員的任何問題,她的父母更是對她不聞不問。小月媽媽的電話,吳萍一直沒有打通過;小月的爸爸則拋給吳萍一句:“我管不了她了。”
吳萍認為小月的爸爸還能接電話,就說明他還能溝通。她注意到小月的名字很特別,特意翻看出生證明后發現小月出生在中秋節,因此猜測其名字應該是寓意團圓美好。
以此為突破口,吳萍再次打通小月爸爸的電話,從小月名字的由來說起。沒想到,這觸動了這個中年男人心底最柔軟處,他在電話那頭,話還沒說就哽咽了……他說,自己對孩子和家庭也有過美好期待,但因為和小月媽媽出現情感問題,他對小月也漸漸疏離了。
幾天后,小月和爸爸第一次在看守所相見,父女關系開始“破冰”。小月的爸爸積極賠償了被害人損失,也慢慢學著做合格的好爸爸。小月被附條件不起訴,后順利度過了考驗期。現在,她的生活已經回歸正軌,也找到了工作。
“不放心”與“不甘心”
2019年,吳萍參與辦理了一起尋釁滋事案。未成年人小宋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跟隨父親生活,初中輟學后整天無所事事,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小宋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但認罪態度很好,具備基本的幫教條件。”吳萍認為,作出是否起訴的決定并不是目的,讓小宋回歸社會、找到人生的陽光大道,才是辦案的終極目標。
該院對小宋作出了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但是,吳萍有點“不放心”:本案幫教的關鍵在小宋的父母,直接把孩子送回家,幫教效果能否實現?小宋父母是否真能全身心投入幫教?為此,吳萍建議從推動監護人履職改善家庭生態著手,探索督促監護履職。隨后,該院向小宋父親發出了全省第一份督促監護令。
有“令”還要有“行”,家庭幫教需要持續跟蹤監督。
“附條件不起訴考察期間,我們把小宋送到了觀護基地,并多次與小宋父親進行溝通。”吳萍說。2021年5月,贛榆區檢察院依法對小宋作出不起訴決定。如今,小宋已經走上社會,在廣告設計行業小有名氣。
相較于對涉罪未成年人家庭監護的“不放心”,吳萍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更多的是“不甘心”:不甘心漏過一個犯罪嫌疑人,不甘心未成年被害人被陰霾所擾。
吳萍曾協助辦理一起強奸案。被害人是一名未成年女孩,犯罪嫌疑人反偵查意識很強,案件證據比較單薄。這些辦案困難讓吳萍非常“不甘心”。為增強內心確信,她反復查閱卷宗,終于發現了疑點:被害人曾提出犯罪嫌疑人的后背、臀部有大面積胎記,雖然犯罪嫌疑人辯稱村里很多人都知道他有這塊胎記,但并沒有相關證據可以佐證。
吳萍建議,以此為突破口,“一個人一個人地問”。后經多方取證,犯罪嫌疑人的辯解并不成立。最終,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的嚴懲。
夢想開出絢爛的花
“什么時候我也能得個全國標兵?”2018年12月28日,吳萍聆聽了“第二屆全國檢察機關未檢業務競賽標兵”經驗分享會,一顆種子開始在她心里發芽。
2021年9月,吳萍在江蘇省檢察機關舉辦的選拔賽中脫穎而出,拿到了第三屆全國檢察機關未檢業務競賽的“入場券”。從此,吳萍的生活就在“備賽—集訓—辦案”中循環往復。
“這樣挺好的,真正‘學以致用’。”吳萍坦言,自己是辦案新手,“就像一塊海綿,急需大量的知識充實自己。”備賽和集訓,正好起到了快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的作用。
今年4月25日,第三屆全國檢察機關未檢業務競賽決賽收官。吳萍在最后的宣講環節進入前十,如愿榮獲“第三屆全國檢察機關未檢業務競賽標兵”稱號。夢想在她心中開出絢爛的花。
載譽歸來,吳萍多了一項工作內容——定期為團隊進行專業輔導。每周五晚上,吳萍會通過專題形式,和團隊的伙伴們一起結合辦案實際進行分享交流。用贛榆區檢察院檢察長肖楠的話說,就是要將競賽的紅利釋放到平時的學習與辦案中,不斷擴大示范效應。
現在,吳萍心里只想著一件事——抓緊辦理手頭的案件,繼續打好保護未成年人這場“持久戰”。這不,采訪剛一結束,她就約好了當地一個村主任,對剛受理的一起案件進行社會調查。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