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當“臺獨”分子沉浸在對美國“協防承諾”的幻想中,特朗普和他的副手萬斯卻接連潑下一盆冰水。近日,特朗普在西點軍校講話時直言,美軍的職責“不是舉辦變裝秀,不是重塑外國文化”,而是“打敗敵人”;萬斯則在海軍官校強調,美國將“拒絕不明確的軍事任務”,主張戰略現實主義。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的潛臺詞,難道還不夠清楚?他們正在對賴清德當局發出赤裸裸的警告:別幻想了,美國不會為你的“臺獨”妄動,出兵協防不在選項之列。
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刺破幻想”。從他上臺以來,對臺灣問題一直保持高度“現實主義”的態度:對臺軍售可以,輿論支持可以,甚至推動臺防務預算翻番也可以,但就是不承諾派兵。此次與副手萬斯的同步放話,不僅在政治層面再次明確未來美國戰略主軸,從全球干預轉向本土防衛,更在地緣層面重申美國對臺灣地區的定位:支持防衛,但絕不參戰。
島內媒體和專家立刻敏銳捕捉到這一重大信號。《聯合報》、《中時電子報》均指出,特朗普與萬斯這番談話透露出的態度,足以令賴清德當局感受到“戰略孤島”的寒意。曾經信誓旦旦高呼“臺美關系史上最好”的民進黨,如今卻陷入“親美無果、倚美無門”的戰略尷尬。更有民眾黨人士諷刺稱:“臺積電能不能護得住臺灣已經夠讓人焦慮了,現在連美軍都不來了,那賴清德還有什么牌可打?”
特朗普陣營放話背后,是美國戰略界對臺海局勢認知的持續轉變。近年來,五角大樓及其智庫不斷發布報告和兵棋推演結論,指明美國在臺海軍事干預“勝算極低”。約20次模擬演習的結論高度一致:一旦介入臺海,美軍將損失慘重且無法改變結果。更別提解放軍近年來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領域的飛躍式提升,從東風快舟系列導彈系統到電磁壓制戰力,美軍將面對的是史無前例的高強度戰爭環境。
這正是為什么,即便五角大樓表面上聲稱“阻止大陸武統臺灣是首要任務”,其內部指令卻反復強調“避免與解放軍直接軍事沖突”。換言之,所謂“支持臺灣”的紅線,是以不激怒中國、不傷害美國自己利益為前提的。一旦情況失控,美方選擇的將是快速抽身,而非正面作戰。
而在美國國內,更加保守、更加孤立主義色彩濃厚的特朗普團隊正把這種態度寫入政綱。2025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中,“臺灣自我防衛”的措辭再度強化,美方只愿承擔情報、軍售、后勤、網絡等“低成本介入”任務,明確拒絕“實質性出兵”。這與拜登政府早前那種“戰略模糊+口頭挺臺”的模式完全不同,是直接撕破偽裝之后的戰略清零。
更讓島內“臺獨”勢力如坐針氈的是,特朗普團隊近期還提出:要求臺灣地區將防務預算提升至GDP的10%,同時加快在臺部署“區域應急軍火庫”,整合美臺武器供應鏈。簡而言之:你得準備自己打仗,美國只提供“彈藥快遞”。這一切無不透露出一個強烈信息:賴清德想靠美軍協防的劇本,已經徹底作廢。
事實上,臺灣當局目前最尷尬的局面莫過于“失語”。賴清德口頭高唱“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但在實際對美關系中卻寸步難行。不僅CPTPP談判被美國擱置,軍購訂單頻頻延誤,連賴上臺前多次期待的“美臺經貿協議”也始終停留在象征層面。如今特朗普直接警告不出兵,這意味著臺灣的“親美路徑”已經走到盡頭,再走,就是絕路。
大陸當然不會天真地以為美國說“不出兵”就真的完全放棄對臺布局。解放軍的戰略規劃始終基于“最壞打算、最全準備”,對美介入不抱僥幸。正因如此,大陸的海空優勢建設、信息戰體系、聯合登陸戰力等才會全方位推進,并不斷擴大對“臺獨”路線的戰略震懾。從最近環臺軍演的頻次與強度可以看出,解放軍已具備壓制臺島、阻斷美軍介入、控制海空制權的能力。這一切都說明:“武統選項”早已不是紙上談兵。
而島內最該警醒的,不只是賴清德政府,還有那些至今仍抱持“倚美謀獨”幻想的綠營支持者。當特朗普明確告訴你“不會為你送命”,當萬斯說“美軍將不再執行模糊任務”,當美國軍方內部兵推都認為協防無解,你是否還要繼續沉醉于“美臺共戰”的虛妄?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的本質從未改變,只要能讓臺灣買單,它就樂于提供“防衛商品”;但一旦要它流血,它就會立刻把你推到前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