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錢游 來源 | 電商最前線
時隔兩年,
董明珠還是付錯了她
“時隔兩年,收到了前老板的微信。”
5月20日,孟羽童公開了一條朋友圈,消息一出,網友炸鍋。
都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個曾在綜藝節目中以“董明珠接班人”之姿出道的年輕人,兩年前黯然離開格力、被董明珠公開批評。
如今卻又在一個520這樣講究浪漫的日子里,忽然重歸格力直播間。
“我帶你去吃飯。”
董明珠的微信截圖溫柔而簡潔,像是兩位曾經恩怨情仇的女主,終于握手言和。
5月23日,董明珠與孟羽童一起出現在“格力明珠精選”直播間,攜手賣貨。
圖源:微博
一個被董總稱“離職因三觀打折”的年輕人,竟又“轉正”成了帶貨合伙人。
觀眾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出“前老板請前員工吃飯”的戲碼,不是煽情,而是預熱。真相是,一場情感營銷的精心鋪排。
董明珠在直播里含笑表示:“你還是孩子,該批評的批評。”
緊接著就直言不諱:
“你喪失了最好的機會,平臺那么大,怎么就跑去接代言、搞私活了呢?”
那一刻,像極了母女間的拌嘴:前一秒親熱,下一秒就來一頓靈魂拷問。
圖源:微博
這種“又抱又懟”的姿態,在鏡頭前的效果非常好。
孟羽童神情自然地接招,董明珠一邊帶貨、一邊“訓話”,格力的空氣凈化器、電風扇、熱水器隨著節奏一個個掛上鏈接。
飛瓜數據顯示,當晚“格力明珠精選”直播間觀看人次達到292萬,巔峰在線人數超過3萬人,帶貨銷售額高達500萬元。
帶貨成績一度登上“大家電榜”第1名。
對此,有網友表示:
其實我覺得董明珠說的沒錯啊,孟羽童在格力還能和董明珠這位大佬關系親近一些,在外面能認識誰?董明珠既然說了這種話,我覺得她可能曾經是真的對孟羽童未來有打算”
圖源:微博
也有網友認為:
“人家(孟羽童)志不在此
何必把自己的路認為是最好的呢?格力不是唯一的企業”
“她要不是網紅您還會找她回來直插嗎?成年人的交往不過是價值互換罷了
,當然為了這次見面總得給個體面的由頭”
圖源:微博
董明珠和孟羽童這對 “老板與前員工” 的組合,早就不是普通的職場關系了。每次兩人 “鬧矛盾” 又 “和好”,都能在網上掀起一陣風浪。
一個是雷厲風行的老牌企業家,一個是自帶流量的 95 后網紅。
一個講究嚴格管理,一個擅長經營個人 IP。一個埋頭搞實業,一個熱衷表達分享。
這兩個人湊在一起,就像 “火星撞地球”,每次互動背后,其實都是為了更大的商業利益和流量熱度。
圖源:微博
直播江湖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真理:永遠不要低估流量的再生能力,更不要小看中年老板對熱搜的掌控欲。
到底誰需要誰?
格力與董小姐的雙向奔赴
有人說,這場“董孟合體”是情感復燃,但更合理的解讀是一次互相成全的雙向奔赴。
圖源:小紅書
對孟羽童而言,這次回歸是一場再度刷臉的機遇。她離開格力后雖然簽了經紀公司,但影響力遠不如格力時期。
圖源:小紅書
如今再度“登堂入室”,不僅有董總親自接待,還有格力這樣的大平臺打底,等于是以一次直播完成了個人品牌的“二次清洗”。
對于董明珠來說,孟羽童的回歸則更是一枚“信號彈”——不僅證明她能放下舊怨、重新啟用年輕人,也為格力打開了久違的流量大門。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格力的日子并不好過。
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同比下滑7.31%,重回2022年水平。與美的、海爾相比,格力是三巨頭中唯一業績下滑的。
圖源:股市通
線下渠道老化,線上渠道滯后,“董明珠不信電商”這句話在如今的消費環境下成了顯著包袱。
怎么辦?董總本人下場。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個帶著滿腔“企業家氣場”的董事長,從珠海總部走向抖音直播間。
每次直播她都火力十足:開懟年輕人“高不成低不就”、抨擊“海歸只會講理論”、猛夸自家空調“技術全球領先”。
當然,這些言論自帶爭議,也自帶流量。
她需要直播,不只是為了銷量,更為了格力的“存在感”。
曾幾何時,格力和董明珠是一體的神話。
圖源:微博
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代表格力。
她憑一己之力,將格力從百億營收帶到兩千億;從“珠海小家電”變成“中國制造代言人”。
但隨著傳統制造業的風口已過、消費方式轉向,格力再想穩住市場,就必須擁抱流量、擁抱變化。
這也是她為什么要找回孟羽童的原因。
一個是掌控格局、輸出觀點的企業領袖,一個是風格輕盈、能言善辯的“新媒體熟人”。
甚至你可以說:在直播這件事上,董明珠比很多互聯網人都“放得下”。
“第二個董明珠”?
網友可能想多了
不過問題來了:董明珠真能培養出“第二個自己”嗎?
從最早的“秘書接班人”計劃,到后來的公開批評,再到如今直播合體,這條線索越走越虛。
董明珠多次表示:她喜歡能吃苦、能聽話、肯奉獻的年輕人。
她不看學歷、不崇洋媚外、不喜歡“短視頻嘴皮子”,她要的是“能干活的人”。
可問題是,如今的年輕人不要你給的舞臺,他們要的是自己的聚光燈。
孟羽童的出現恰好擊中了這個斷層。
她在面試時跳中國舞、自稱“想做有影響力的人”、用流利的表達打動評委——這一切本來只是新生代KOL的自我營銷套路,但偏偏撞上了“硬核女老板”想要“傳位”的心理。
圖源:小紅書
董明珠說:“我想培養第二個自己。”但她忘了,董明珠無法被復制。
董的成功源于時代紅利、市場契機,也源于她個人的強意志與戰略判斷。
但在一個由內容平臺主導的今天,再硬核的企業家也無法回到“強人敘事”的原點。
年輕人不想做“第二個誰”,他們更想成為“第一個我”。
這也是為什么,“董孟組合”即便能在短時間內制造熱搜,但也注定是一次短暫的流量合拍。
圖源:微博
企業的長久成長,不能只靠人設,更不能靠過時的管教邏輯。
董明珠對孟羽童說:“情感歸情感,工作講原則。”
這話沒錯,但也可以換個方向說:商業講效率,流量拼態度。
董明珠和孟羽童重新同框,把傳統企業在流量時代的糾結全暴露了!一方面,格力作為老牌企業,拉不下臉去追熱點,
可另一方面,為了生意又不得不往流量堆里扎;既想給年輕人立規矩,又眼巴巴盼著借他們的熱度吸粉。
董明珠就是格力的 “活招牌”,但現在的年輕人可不吃老一套,光靠老板的個人魅力,根本留不住他們。
如今市場變天了,企業不能再抱著老辦法不放,得學會適應新潮流。
就算孟羽童不回格力上班也沒關系,這場直播已經達到目的,她成了格力吸引流量的關鍵人物。
其實誰輸誰贏都不重要,重點是這場二人“復合”大戲,靠著帶貨直播,讓格力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大家只看誰能搶到眼球,其他都是浮云。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本文首發于電商最前線(ID:dszqx36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