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旅行者1號將作為貴賓,出席一場或許是史上最獨家的音樂會。為紀念約翰·施特勞斯二世誕辰200周年,歐空局將向美國宇航局的深空探測器現場直播《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
這場音樂會是為了慶祝約翰·施特勞斯二世誕辰 200 周年
斯坦利·庫布里克在拍攝科幻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游》時,做了許多導演都會做的事情。在剪輯過程中,他用古典音樂庫中的曲目來補充亞歷克斯·諾斯創作的原聲。令他驚喜的是,庫布里克發現這些曲目的效果比計劃中的配樂好得多,于是他保留了這些曲目。
其中一首是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這首歌出現在泛美航天飛機與五號空間站對接的片段中,這通常被稱為一場太空芭蕾。這首歌深受觀眾喜愛,電影原聲帶專輯也獲得了金唱片的稱號,在公告牌二百強單曲榜上排名第24位,在公告牌最暢銷古典LP唱片榜上排名第二,在英國專輯榜上排名第三。
它還將《藍色多瑙河》和主題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帶入了流行民間傳說,前者被稱為“太空的非官方贊歌”。
1977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升空執行前往木星及更遠行星的任務,最終離開太陽系,永不返回,這也引發了不小的騷動。兩艘飛船的船體上都固定著一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金唱片復制品。這是一張鍍金的銅質LP唱片,里面收錄了來自地球的圖像和聲音,就像一張宇宙明信片,寄給那些可能在億萬年后發現它的人們。
這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在音樂選擇方面,NASA委員會卻選擇了折衷主義,并帶有某種意識形態上的清教主義,這意味著所有類型的音樂都被排除在外。而一些民謠的加入,即便是音樂民族學家也會感到困惑,最終導致《藍色多瑙河》未能入選。
現在,維也納旅游局、歐洲航天局和維也納交響樂團希望通過將這首華爾茲傳送給航海者一號來做出一些小小的補償,作為星際直播的一部分。
2025年5月31日太平洋夏令時間下午12:30(歐洲中部時間晚上8:30),維也納交響樂團將在首席指揮彼得·波佩爾卡(Petr Popelka)的指揮下,于維也納MAK應用藝術博物館演奏一系列樂曲,其中的重頭戲是《藍色多瑙河》。這首樂曲將實時傳輸至位于西班牙塞夫雷羅斯的歐空局深空天線DSA 2。之后,它將被傳送至旅行者1號,后者將在23小時零3分鐘后,在距離地球154.57億英里(248.76億公里)的地方接收到這首樂曲。
長達一小時的活動將在space.vienna.info和維也納旅游局的 Instagram 頻道 @vienna 以及維也納的 Strandbar Herrmann、紐約時代廣場附近的布萊恩特公園和位于馬德里附近塞夫雷羅斯的歐空局 115 英尺(35 米)深空天線 DSA 2 正前方進行直播。
太空傳輸很可能使用X波段,該波段用于大多數深空通信。雖然精確波束能夠攔截旅行者1號,但該機器人航天器12英尺(3.7米)的高增益天線可能無法真正接收到華爾茲信號,因為機載接收器可能不兼容,而且數據傳輸速率對于70年代的設備來說太快了。再加上旅行者1號自身無法過濾的大量星際噪聲,這意味著預計不會有任何回應。
從好的方面來看,傳輸與恒星 AC+79 3888 一致,并可能在大約 17.137 光年內到達該恒星 - 假設恒星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發生移動,而它們往往會發生移動。
據維也納旅游局介紹,此次傳輸不僅標志著施特勞斯誕辰200周年,也是維也納“圓舞曲之王,音樂皇后”主題年,施特勞斯是國王,維也納是皇后;也是歐空局成立50周年;深空天線DSA-2成立20周年;歐空局深空跟蹤Estrack網絡成立50周年;以及維也納交響樂團成立125周年。
“在《2001:太空漫游》中,《美麗的藍色多瑙河》伴隨著空間站的旋轉和宇宙飛船的對接,”維也納交響樂團團長揚·納斯特說道:“這堪稱是一部為更多領域而作的交響音樂?!?斯坦利·庫布里克特意選擇了《多瑙河圓舞曲》來強調太空運動的優雅與詩意——如同一曲漂浮在外太空的芭蕾。沒有任何其他作品能像施特勞斯的圓舞曲那樣,如此深刻地體現音樂與宇宙的聯系,因為它被譽為太空贊歌。維也納交響樂團將首次以《太空圓舞曲》為潛在的外星觀眾獻上精彩的演出。我們始終秉承著我們的創始使命:讓更廣泛的受眾能夠欣賞交響樂的魅力。
來源:維也納旅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