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最精彩的部分來了。
這是對一篇爆款文章的“祛魅”。里面某些港漂生活的細節,連短劇都編不出來。你敢信?
5.太拉胯:千瘡百孔的港漂故事
我關注的某家新媒體經常轉載別家的精品文章,選稿挺有眼光。但他們家2024年轉載的《港鐵線上,擠滿了大廠前員工》(原題《港漂,大廠人的下一站》)讓我大跌眼鏡。
那篇報道很及時、很詳細,讓人窺見高才、優才的生活狀態,流量是少不了的。不過,在明眼人看來,那篇報道堪稱新聞寫作的反面教材。某些過于夸張的文學化表達倒是小問題,關鍵是,事實細節漏洞百出,充斥著對深港社會生活的一知半解,受訪者、采寫者、編輯者、轉載者似乎都渾然不覺。特別是對于了解深圳、香港情況的人來說,閱讀體驗很不好,會產生各種疑問、發現各種矛盾,形成閱讀障礙。
漏洞太多了,一個一個來。下面主要以問題出現的時間為序,慢慢拆解。
(1)蛇口區橫空出世
開篇沒多久,就編造了一個“蛇口區”:
正解:蛇口是一個區域、片區,但不是“區”。
(2)通勤路一團亂麻
再往下讀三段,又是高能場面:
從蛇口步行到口岸,然后坐“高鐵”到“香港新界”上班。短劇都不敢這么編!
首先,劉皓如果坐高鐵前往香港,就不可能步行到任何口岸過關。廣深港高鐵的口岸設在香港西九龍站,那里實行“一地兩檢”,在同一建筑內完成內地和香港的出入境檢查手續。
而且,西九龍是這條高鐵在香港境內的唯一車站。顧名思義,那里屬于九龍,不屬于新界。
劉皓從蛇口步行可至的口岸,只有深圳灣口岸,那里與廣深港高鐵福田站的直線距離是12公里。在深圳灣口岸出境,然后跑到境內的福田站坐高鐵,是絕無可能的。
圖源:百度地圖
很巧,深圳灣口岸也是“一地兩檢”。在深圳一側的陸地上,過完內地和香港兩道關之后,必須坐汽車(大巴、小巴、出租車或者有粵港兩地牌照的車輛)跨過深圳灣大橋。在香港境內經過一段路程之后,可以根據需要換乘其他交通工具,比如巴士、港鐵列車、出租車。
所以,那文章是不是把劉皓“坐港鐵”誤寫成了“坐高鐵”,而且漏寫了坐汽車跨越深圳灣這個環節?
但是,一天150元的交通費,對于“汽車+港鐵”來說,也有點夸張吧?
那篇報道后來曬出了交通費截圖:
截圖沒能展現“一天150元”的全貌,甚至都不是完整的一天,但我試著拼湊了一下:
如果截圖揭示的是劉皓的日常通勤規律,那么,在畫面之外,5月13日早上應該也有一筆7.7港元的港鐵費用,全天用港幣支付的交通費就是7.7+39+12.8+12.8=72.3港元。按2024年春夏時節1:0.93的匯率折算,就是67.24元人民幣。
其中,他回程的巴士花了39港元,這恰好是當時工作日在港島坐跨境巴士到深圳皇崗口岸的優惠價(需要用八達通付款)。這條線路就是“灣仔跨境全日通”,香港運輸署官網稱之為“短途跨境巴士服務-灣仔線”。
圖源:“全日通巴士”公眾號
在那筆39港元的付款之后,為什么有一項“0元購”的記錄呢?那應該是劉皓下車步行通過了港方關口(落馬洲管制站),再上車前往皇崗口岸時,需要再次刷卡,但不扣費。往來皇崗口岸的跨境巴士,都是這種操作。
那篇報道里,還有個叫Hans的港漂下班后坐大巴回深圳。根據文中線索推斷,他坐的大巴線路也是“灣仔跨境全日通”。但另外的奇葩敘事又撲面而來:
鍵盤啪啪響,就這么把深圳的皇崗劃給了香港,而且說從那兒晃回深圳要一個多小時!
實際上,這條巴士線路的港方起終點在港鐵會展站外面的“會展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會展,是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位于灣仔,俗稱“灣仔會展”。
莫非,Hans說的是在“灣仔”坐車,作者聽成了“皇崗”?可能性不大吧。
更大的可能是,人家是說在香港坐巴士去皇崗,作者記成了“在香港皇崗坐巴士”。真有才啊!
回到劉皓的例子。他早上的港鐵費用只有7.7港元,就絕對不是在福田口岸或羅湖口岸過關了,因為從那兩個地方過關后坐港鐵,起步價都是20多港元。更大的可能是,他坐高鐵從福田站到了香港西九龍,然后坐港鐵去公司。那么,高鐵票價就是68元。
加上港鐵和巴士的72.3港元(約合67.24元人民幣),交通費就達到了135.24元人民幣。這跟“一天150元”之間的差額是14.76元,基本上相當于深圳段的花費:一早從蛇口坐地鐵去福田站趕高鐵,晚上從皇崗口岸坐深圳地鐵回家。
這樣,數字基本對上了,也再次推翻了“從深圳蛇口步行到口岸,過關后再坐高鐵前往香港新界上班”的荒謬敘述。
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又出現了幾個新問題:
1.如果從深圳灣口岸坐巴士到香港,換乘港鐵或巴士到中環(如下圖所示),快的話90多分鐘,費用40港元左右;而從蛇口坐地鐵到福田站,然后坐高鐵到香港西九龍站,再轉港鐵到中環,也要1個多小時,總費用超過80元人民幣。多花一倍的錢就為省半小時,有這個必要嗎?
圖源:谷歌地圖
2.報道里還提到,劉皓“有時沒搶到座位,站著來回3個小時”。但你造嗎,廣深港高鐵是不賣無座票的,跨境大巴也不賣站票。他到底是鬧哪樣?
3.坐高鐵到西九龍之后,不管是在九龍站還是柯士甸站坐港鐵去港島,車費都要超過10港元,但劉皓只花了7.7港元,這是享受了怎樣的優惠呢?如果有知道的朋友,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一下。我先替大家謝謝您!
4.劉皓中午外出花了12.8港元,下午兩點多又花了同樣的車費,貌似是返回公司上班,這是跑到哪里去吃飯了呢?他5月14日就沒花這個錢,省下了25.6港元(約合23.81元人民幣),全天的交通費是126元人民幣左右。那么,他的常態交通費到底該算成150元還是126元呢?
報道快結束的時候用了劉皓提供的一張照片,文字說明是“深港通勤”。我以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結果卻是又一次暴擊。
劉皓是在這兒上班嗎?這條狹窄的街道是哪兒?他坐了圖中的綠色小巴嗎?
我一頓搜索猛如虎,破譯了這張照片拍攝的地點:荃灣的新村街。
圖源:谷歌地圖
這條街就100多米長。你不會知道,為了鎖定這個位置,我都經歷了什么。
右手邊那座帶條紋的建筑是協和廣場。前方的摩天高樓是萬景峰。
就大的區域劃分而言,這里屬于新界。
天哪!報道前面說的“從蛇口步行到口岸,到新界上班”難道是真的?只不過,他是坐大巴到元朗轉“港鐵”,被錯寫成“高鐵”了?
根據地圖軟件的預估,他如果坐大巴B2線,到元朗換乘港鐵屯馬線到荃灣西站,再步行一段路或者坐巴士(大巴或小巴),總共一個半小時左右能到目的地,單程總費用30港元左右。
圖源:谷歌地圖
相比之下,如果去福田坐高鐵到西九龍,再轉港鐵到荃灣,那就是舍近求遠兜圈子、走回頭路,時間沒節省下來,費用卻多了一倍多,不合常理吧?
不過,如果他真是“大巴+港鐵”去荃灣,就又和前面提到的很多事情矛盾了,包括但不限于:每天150元交通費,返程在灣仔坐大巴到深圳皇崗,曬出中環簡餐的照片……
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我跟你一樣抓狂,但我還是繼續腦補,總結出幾種可能:
1.報道把“港鐵”錯寫成“高鐵”了。實際上,劉皓是從蛇口步行到深圳灣口岸,坐大巴到元朗轉港鐵,再步行一段路或者坐巴士(大巴或小巴),到達荃灣的工作地點。
2.劉皓日常沒有住在蛇口,而是住在福田口岸附近,步行到福田口岸,過關后坐港鐵東鐵線落馬洲支線,然后換乘屯馬線或巴士去荃灣。
3.劉皓日常沒有住在蛇口,而是住在福田站附近,步行到福田站,坐高鐵去西九龍,再轉港鐵去港島。晚上坐“灣仔跨境全日通”大巴到皇崗口岸。
4.報道把劉皓和Hans弄混了。150元的深港通勤費用、中環120元+簡餐的照片,下班坐“灣仔跨境全日通”回深圳的經歷,都是Hans的。
為了把這筆糊涂賬圓回去,我盡力了。神機妙算的你,有什么高見嗎?
感謝你讀到這里。在遇事不決問AI的年代,咱們還能一起探尋事實真相,就挺可貴的。我寫完之后也讓AI找了那篇報道的問題,結果全都不得要領。
今天就寫到這里。更多精彩,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