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還沒出門上班,就收到老師發過來的消息:孩子頭發太長,需要帶去修剪。
接到指示,老母親麻溜回復:老師,今天晚上就帶娃去處理頭發。
實際上,早在前一天,前一周末,我就催促兒子去剪頭發。可孩子年齡大了,主意正了,說什么也不肯剪。做媽的言盡于此——隨你吧,德育檢查過不了關,別讓老師來找我!
換作一年前,我一定會“逼”著孩子去理發店,過程往往很磨人:母子倆都臭著一張臉進理發店,一個要剪短,一個要留長,理發師左右為難。等剪完頭,孩子到家就發飆:頭發是他的,憑什么我說了算!
記得有一次“噼里啪啦”爆吵后,老公拉我進房間勸:“管那么寬干嘛!他頭發長,進不了校門,老師會讓他剪的。”
從此,我再不理會兒子“剪頭發”這件事,省下一個月為頭發吵一次的事件。
我不知道其他家長是怎么看待孩子的“剪發”問題,但我想,大家感同身受的是:
孩子越長大,親子之間的矛盾爆發往往在家長“管太寬”:越掌控,越對抗,到最后,往往兩敗俱傷。
總結了4個親子關系出現問題的4個跡象,如果有,說明在提醒你:應該少管孩子一點了。
01
當孩子“一問三不知”
“媽,我明天穿哪件衣服?”
“媽,水杯放在哪?”
“媽,今天的作業是什么,你幫我群里看一下……”
從穿衣吃飯到作業學習,孩子像個“甩手掌柜”,凡事等著父母安排。
不要以為孩子小,等長大了會有自理能力。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家長事事包辦,讓孩子養成了“不上心”的習慣。
當孩子習慣了被安排,會逐漸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就像一臺輸入指令的機器,一旦脫離父母的指揮,便不知所措。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小到早餐吃什么,大到興趣班選哪門,讓孩子自己決定。即使選錯了,也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永遠不要忘記:你越操心,孩子越不會上心。
02
當孩子總是害怕“犯錯”
“媽,這題答案對嗎?”
“爸,這件T恤我買白色好還是黑色好?”
“老師問起來,我該怎么回答呢?”
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孩子遇到問題,總是再三“請教”父母。
看似很謙恭,實則是“怕犯錯”的表現,其背后的根源是家長過度干預了。
在孩子有自己的小想法的時候,父母總是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他“不行”:第一時間糾正孩子的錯誤,第一時間替孩子掃清障礙。慢慢地,孩子真的變得“不行”,們寧愿依賴父母,不愿、也不敢獨立嘗試,失去了試錯的勇氣。
把試錯權交給孩子。比如去超市購物,允許他買錯東西;作業寫錯題,先讓他自己檢查。事后一句“下次怎么改進”,比直接代勞更能培養責任感。
謹記:你越怕他摔跤,他越不敢奔跑。
03
當孩子的脾氣“一點就炸”
“別管我!煩不煩啊?”
“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
“砰”的一聲,孩子摔上門,將“拒絕溝通”的信號留給在門外怒氣沖沖的父母。
家長可能不清楚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學習到交友,像只“刺猬”一樣,稍一靠近就豎起全身防備。家長大多會以為這是“青春期叛逆”。誠然,孩子的暴脾氣有一部分源自特殊生長期體內激素的擾亂,但究其根源,是家長過度干涉,讓他們感到“被監視”了。
頻繁追問細節、擅自翻看手機、強行安排社交、無故替孩子做決定……孩子的隱私和邊界被反復踐踏,最終讓他們用冷漠或怒火筑起自己的防線。
態度調整是緩和關系的前提。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聊天時少說一些“你必須”,多問一些“你怎么想”;進房間前先敲門,給足孩子私人空間。即使與孩子意見不合,也先傾聽他的想法再建議。
別忘了,你越用力敲他的心門,他越會把鑰匙藏起來。
04
當孩子總是陷入“低落”境況
一次考試砸了,孩子就全盤否定自己:我是不是很笨?
同學沒顧得上和他一起玩,孩子就會失落自責:我肯定不招他們喜歡。
被老師點名批評了,哪怕只是善意的提醒,孩子也會躲進房間哭個不停。
從學習挫折到人際矛盾,孩子像顆“玻璃心”,一點風吹草動就碎成滿地。
不要以為這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孩子只是有些矯情脆弱,實際上,這是家長過度施壓,讓孩子活在“必須完美”的枷鎖里。
當父母總強調“必須考前三”“不準和差生來往”,孩子的自信被一點點碾碎,只能靠焦慮或沉默掩蓋無助。
把成長空間留給孩子,考砸了不說“你怎么這么粗心”,而是“我們一起找原因”;被朋友冷落時,先共情“你很難過吧”,再引導他思考解決辦法。
記住:你越緊盯他的短板,他越看不見自己的光。
教育就像放風箏,線拽得太緊,風箏飛不高;懂得適時松手,它才能乘風而上。
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而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我們能做的,是成為他摔倒時的扶手、迷路時的燈塔,而不是替他走完每一段路。
從今天起,試著對孩子說:“你自己決定,我支持你。”
你會發現,放手后的天空,比想象中更廣闊。
我是諾媽,家有男娃,探討男娃的養育心得,
記錄孩子的學習日常,分享學習干貨,一起共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