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代際情感節目《是女兒是媽媽》正在熱播。黃圣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母女,在旅途中展現出不同年齡段母女間的觀念碰撞,在相互陪伴與磨合中彼此理解、情感升溫。很多觀眾看后表示瘋狂代入,直呼“這就是我和媽媽的日常”。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道盡中國式母女關系的復雜。中國母親大多內斂含蓄,不善于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愛,她們的愛常包裹在嘮叨、叮囑和看似嚴厲的要求中。而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雙方在職業選擇、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會產生分歧與矛盾。但經歷生活的磨礪后,往往又能理解彼此,母女關系也在曲折中不斷升華。
5歲踏上乒乓球之路,9歲進入山東省隊,13歲入選國家隊……奧運冠軍陳夢與媽媽逄敏的故事,充滿了“嚴師慈母”的色彩。在陳夢的記憶里,同是乒乓球運動員的逄敏是一個“教練式”的嚴母。“有時候比賽輸了,我也會控制不住想哭。我媽就會跟我說‘憋回去,你要想辦法怎么在場上贏得勝利’。她太兇了,后來我回家后就報喜不報憂,因為我說了,我知道她也不站我這邊。”而在逄敏眼中,當初對女兒的嚴格,實則是為她的未來鋪路。如今陳夢長大成人,兩人的相處模式也在轉變。這次共同參加節目,更是為了完成陳夢的童年愿望清單,彌補曾經缺失的陪伴。
演員黃圣依的媽媽鄧傳理,也是一個比較強勢、“事事操心”的媽媽。黃圣依認為媽媽就像人生的指南針,是告訴自己往哪里走的一個角色。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黃圣依渴望從媽媽手中接過“方向盤”,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可鄧傳理卻不想讓位到“副駕”的位置。“我媽基本上沒有贊美過我,她總覺得我做得沒有達到心里的那個標準。我要在每一次的證明當中告訴她我能做好。”而鄧傳理也逐漸意識到她們之間的矛盾,想要盡可能地多理解女兒。
歌手李嘉格與母親薄永霞的關系,充滿“擰巴”的味道。節目中,母女倆的爭吵時有發生,可每次都無疾而終,一句“算了,就這樣吧”,道盡了彼此缺乏有效溝通的無奈。看似互不相讓的言語交鋒背后,是渴望親近卻又不知如何表達的復雜情感。
程瀟與母親梁愛群之間,則隔著一層客氣又疏離的紗。青少年時期就獨自海外打拼的程瀟,與媽媽相處時,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距離感。“我們雖然是母女,我也很愛她,但我們對對方好像并沒有那么了解。”
這四對母女截然不同的相處模式,哪一種讓你想起了自己和媽媽的故事?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任雨風
(圖片來源:節目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