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西區的李子
沒有爭議的綜藝是不合格的綜藝,但綜藝的爭議太過頭就是侮辱人了。而《歌手2025》的爭議,是真真正正的“侮辱性極強”。
讓一堆流量明星窩里斗,比一比誰唱得更差,最終結果卻是他倆都不用走,而是淘汰一個公認有實力——但沒有流量——的真正歌手?
流量屬實是讓它玩明白了。
《》設定了詭異的規則來達成這種結果:
節目本身設定有常規的在線歌手陣容,ta們每期固定進行表演,由評委打分;
在線歌手陣容之外,還設置了“揭榜歌手”,揭榜歌手可自行從在線歌手中選擇任一選手進行挑戰,挑戰失敗就被淘汰,挑戰成功,則在線歌手中評分最低者被淘汰。這個規則的設計可太妙了。
首先,揭榜歌手就是通過網絡票選投出來的,從一開始就確保了其本身就不缺流量;
其次,挑戰制會引導揭榜歌手選擇那些實力較弱的在線歌手進行對決,既然實力較弱又能進入陣容,自然這個選手也是有流量的,因此每期對決都是觀眾喜聞樂見的流量VS流量;
最后圖窮匕見,挑戰失敗,揭榜歌手被直接淘汰,挑戰成功則從在線歌手中淘汰一人,也就是說,流量歌手即便互掐也可能同時留下,而任何實力歌手要是表現失常、歌沒選好或者隨便什么理由,都隨時可能糊里糊涂被淘汰。
開篇中那荒誕的一幕就是這么出現的。揭榜歌手馬嘉祺選擇白舉綱進行挑戰,倆人這輪表現都并不好,結果是評委認為白舉綱表現更差,馬嘉祺挑戰成功。
可被淘汰的卻是林志炫,一個實力毋庸置疑、當期表現也很穩健的歌手,原因是歌沒選好、不夠出彩……
來自“湖南衛視歌手”的微博
林志炫或許也想不通,明明是那對流量歌手一對一,為什么被淘汰的卻是自己。這種痛,傳統車企感同身受。
傳統車企沒少受這種憋屈,新能源車企每周揭榜搞的什么銷量周榜,要不然就是新勢力自己關起門來自己玩,要不然是只在新能源車型里挑自己有優勢的玩,總之就是特意不帶傳統車企玩。不帶就不帶,新能源車企每周比來比去,賣得好也就算了,賣不好的也沒啥大影響,外界反而說傳統車企不行了。
傳統車企心說不至于吧,哪怕只說中國銷量,豐田每個月還有10幾萬銷量呢,大眾有時候都能沖到20幾萬呢,而且放大到全球范圍里,真正主導市場的也還是這千萬級別的老哥倆。
為什么大家都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
大眾&豐田近5年中國銷量走勢 | 截圖自《車主之家》
這揭榜歌手挑戰的結果本身也存在爭議。第二期節目中,作為揭榜歌手的阿云嘎挑戰的是前快男冠軍陳楚生,前者演唱音樂劇選段《余溫》那是情感充沛、氣勢磅礴,后者唱《我用什么把你留住》出現了明顯的高音失誤,然而阿云嘎卻挑戰失敗了。這是不是有點劇情殺了?
細究之下,這是話語權爭奪的失敗。林志炫是如此、阿云嘎是如此、傳統車企也是如此。
曾經,《歌手》的話語權是屬于歌手的,當初演唱《煙花易冷》時出神入化的改編演繹簡直讓人沉醉。延續至今,林志炫則似乎有些陷入了對技巧的過分癡迷,乃至于曲高和寡,最初《悟空》極為大膽地使用了京劇唱腔,不被觀眾接受,而后演唱《秋意濃》明顯感受到壓力未做太大改編單純展示技巧。
年輕一代的真正歌手阿云嘎掉進了林志炫的同款陷阱,《余溫》的演繹固然無可挑剔,問題是這是音樂劇選段,甚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歌曲,它的旋律、節奏全是服務于以小時為長度的音樂劇的。而歌曲呢,歌曲是以分鐘為長度單位的起承轉合。
來自“湖南衛視歌手”的微博
林志炫的《悟空》、阿云嘎的《余溫》都是技巧超群的歌曲,但是觀眾聽不懂。林志炫的《秋意濃》觀眾能聽懂,這首歌卻太成熟,即便沒有技巧的素人,只要不跑調就能唱得很動聽。
而《歌手2025》的天命選手、冠軍大熱、絕對C位單依純之所以能夠掌控話語權,看看她選擇的歌曲就能明白,《天空》這首歌十分動聽,又要有極高的技巧才能駕馭。
來自“湖南衛視歌手”的微博
同樣是運動風格的純電車,福特電馬(參數丨圖片)折戟,小米SU7卻能大賣。原因當然有智能化、流量、品牌等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更不可忽略的巨大差異在于汽車市場的話語權——
福特電馬宣傳的是自己的駕駛質感,上市前一切官方與非官方口徑說的都是駕駛感受多么多么高級,多么多么絲滑;
小米SU7及Ultra版本宣傳的則是零百加速、風阻系數、紐北刷圈破紀錄。
福特電馬的宣傳點是專業性的,用戶感知不清晰,新用戶甚至無法感知。而小米SU7及Ultra版本的宣傳點是數據化的,一切都用可量化的數字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用戶眼前,不論資深用戶還是剛拿駕照的小白,人人看得懂。
話語權就是這樣逐步被新勢力與本土新能源奪走的。傳統車企在談行駛質感、在談制造工藝、在談可靠耐用,而新勢力與本土新能源談行駛質感時說的是空氣懸架乃至雙腔空氣懸架、談制造工藝時說的是一體化壓鑄、談可靠耐用時說的是智能底盤防爆胎失控。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ID.3和螢火蟲身上。前者大眾新能源轉型戰略核心,后者是蔚來入門級品牌首款車型,兩者有一個共同點,最初目標市場都是歐洲,因此兩者都在強調機械質感,設計核心都是好開。
而與這兩款車型同級的本土新能源只需要一組數字就足以反殺,價格。
你看,即便螢火蟲是新勢力品牌,就因為最初瞄準了歐洲市場,最終也會在中國市場丟失掉話語權。所以,這一切似乎又很公平。
于是我們才看到,話語權的爭奪絕不僅停留在“傳統車企VS新能源車企”,它同樣體現在“強調轉向與靈活的歐洲風格VS強調智能與性價比的中國風格”。沿著這個思路,汽車行業的話語權爭奪,汽車行業的競爭思路,這一切其實都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變而瞬息萬變。
其中任何一項話語權的爭奪結果,都可能影響全盤的終局戰況。
《歌手2025》開播之初,林志炫接受采訪造勢時說過這樣一番話:為了參加這檔節目,自己特地空出了足足4個月檔期,還額外預留了半個月時間來應對節目本身的調整。
但林志炫還是早早被淘汰了。因為綜藝本就收視率之上,而新人歌手與流量的聯系愈發緊密,左右收視率與網絡熱度的能力也因此愈發顯著。
這就是話語權的變遷——曾經的藝人更在意業務能力,今天的藝人更考驗粉絲運營。
封面圖片來自Pixabay,上傳者Kar3n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