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學歷都比不上京黨碩男”,筆者很早之前就聽說過網上有這句話,而知道這句話從筆者室友,一名北京名校碩士的口中聽到的時候,才明白這句話的含金量有多高,無論是體制內還是央國企,哪怕是互聯網大廠,都對男同學有著天然的偏愛。
這種偏愛有時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有時也被認為是一種性別歧視,可如今這種差距也經常會被專業問題所掩蓋,之前網上就有這樣的新聞,一名女同學是復旦文科專業,參加校招的時候無人問津,這也導致不少女同學認為,自己的就業困境是因為文科專業的緣故。
而如今這種假象也被徹底撕碎了,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女碩士,在參加招聘會的時候,用手機記錄下了自己的求職遭遇,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再次將就業性別歧視這一話題送上了熱搜。
“防的就是你這種人!”女生吐槽北航碩士也被歧視,網友點破真相
單看學歷的話,北航碩士的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畢竟如果連北航碩士都就業無門的話,那超過九成的畢業生豈不都要家里蹲了?而女同學的專業也并非就業艱難的文科專業,而是被視為就業市場“香餑餑”的工科專業。
只是沒想到這樣的學歷背景,也同樣導致女同學求職受阻,在求職過程中,女同學的主動介紹卻鮮少得到熱情的回應,有的企業直截了當的表示“我們只招男生”,而有些企業則是避而不談,反問女同學:有沒有男朋友?是不是獨生子女?打算什么時候結婚?
一系列的個人問題讓女同學覺得自己仿佛受到了羞辱,難道就因為自己是女生就要被區別對待嗎?就因為自己是女生,所以找工作的時候就要被問及一系列個人隱私的問題,這不是性別歧視是什么?
可沒想到女同學將視頻發出后,非但沒有得到多少共鳴,反而被網友嘲諷:“企業防的就是你這種人”,隨后,網友們用自己過來人的經驗點破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女同學是機械專業的畢業生,這個專業也是工科專業的熱門選項了,但是這個專業卻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無論你到任何性質、規模的企業去就業,只要你從事的是機械專業對口的工資,就必須面臨下車間的局面,這也是每一個機械專業的畢業生都要面臨的問題。
性別不是求職困境的主因,關鍵在于個人認知和接受程度
而且這種“下車間”還不是為期幾個月的“基層訓練”,而是一種工作常態,不少工科專業的從業者在評論區表示:很多女生為了避開就業難的文科專業選擇了工科專業,在面試的時候信誓旦旦的說自己力氣很大,男生能做的工作自己都能勝任。
可當她們真的入職企業之后,卻開始以“自己是女生”為借口,這也搬不動,那也干不了,間接影響了整個部分的工作進度,而一些企業之所以選擇“只招男生”,也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才吸取的教訓。
這倒讓筆者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浙大女碩士畢業后進入國家電網工作,專業對口本該擁有大好前程,卻因為“二本畢業生比自己先一步坐進了辦公室,而自己只能背著十幾斤重的工具箱爬鐵塔,在暴雨中搶修設備”,這樣的待遇差距讓她開始后悔,甚至一度想要辭職回老家考教師編。
可見很多理工科的女同學,在就業之前對自己專業所對應的就業環境根本不了解,像那名浙大女同學的處境,還僅僅是基層鍛煉的程度,如果她能堅持下這些苦、這些累,今后在電網的發展必然要比早坐辦公室的二本畢業生好出一大截。
可嘆她連基層鍛煉的這段時間都無法堅持,若換機械專業需要長期下車間、配置發動機,又如何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自己的崗位呢?換言之,各行各業都有出色的女性工作者,可見性別差距不是在面試的那一刻才有的,當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時,性別也不是導致就業困境的主要因素。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