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百歲老樓里,舉行了一場文物保護法模擬法庭活動。
5月24日-25日,首屆全國大學生文物保護法模擬法庭活動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舉行,作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后的首次全國性普法實踐活動,本屆模擬法庭被稱為“填補國內高校文物保護法實踐教學空白”的破冰賽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賽事舉辦地——建成于1924年的東風樓,剛剛完成大修并首次投入使用,這恰與模擬法庭傳遞的“依法護文”理念形成呼應。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修繕嚴格遵循“最小干預、強筋健骨、功能提升、環境改善、科技賦能”原則,連內庭景觀都數易其稿:西側地面以蘇河灣為靈感縮影,東側圍繞原生大樹布置花鏡,讓百年建筑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同時煥發新活力。
2025年5月24-25日,上海,首屆全國大學生文物保護法模擬法庭活動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舉行。 華東政法大學 供圖
來自全國高校8支參賽隊伍圍繞法律專家精心擬定的案例展開角逐,參賽選手的書狀撰寫、庭辯技巧、臨場應變等能力接受了由實務專家、法學學者、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組成的專業裁判團嚴格考評。這場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上海市文物局、華東政法大學聯合主辦的“法治+文保”創新實踐,不僅為全國高校學子搭建了專業競技平臺,更以青春之力點亮文物保護法治新圖景。
“通過比賽,我深入理解了珍貴文物界定、文物出入境審核等細致規定。”中國政法大學學生宋傲君的感慨道出了許多學子的心聲。活動不僅激發了青年對文物保護法的研究熱情,更以沉浸式法治實踐推動“以案釋法”走深走實,為培育文物普法品牌、營造依法護文氛圍注入青春動能。“我未來的研究方向就是文化遺產法,希望通過學術研究和司法實務來推動文物保護。”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徐蕾娜說。
華東政法大學介紹,東風樓是華政文保工作的一個切面。近年來,該校已分批次完成長寧校區27幢國家文保建筑中11幢的修繕,韜奮樓計劃2026年9月竣工,思顏堂(40號樓)、樹人堂的修繕也將于2025年內啟動。嘉賓、參賽師生代表在活動期間參觀了韜奮樓修繕工程,親身體驗了建筑彩畫工藝從畫譜到瀝粉描金的全過程。
同日,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向義海與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虞瀟浩代表上海市文物局與華東政法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全國首個專門圍繞“文物+法治”的研究機構——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傳播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