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移步樓上!”
徜徉在銅鑼灣、尖沙咀和旺角等香港繁華商業區街頭,隨處可見類似的宣傳牌。
如果循之而去,香港老舊唐樓中的另一番天地將令每位到訪者贊嘆不已。
香港的“樓上鋪”文化
19 世紀末,香港的唐樓普遍有3-4層,建筑風格集中式和西式為一體。
20世紀60年代香港的手工業開始起飛,人口的增加與商業增長推動了建筑業發展,建筑空間寸土寸金,不少唐樓也被用作分租,一些家庭經營的中式裁縫店都喜歡把店鋪開在樓上。
現在,香港的“樓上鋪”大多開在舊式寫字樓、工業大廈的2樓以上或者閣樓里,租金一般只有同一地區臨街商鋪的一半甚至更低。
例如在銅鑼灣地鋪月租已經十幾萬的時候,樓上鋪大概只要4-5萬。
經營范圍也五花八門,從小餐館、攝影器材店、烘焙教室、服裝店到中醫跌打館。
樓上鋪開始大規模出現則是在2003年香港向內地城市開放了“香港個人游”之后。內地游客在為香港的零售業注入蓬勃消費力的同時,也推高了商鋪的租金。
根據美聯物業(商鋪)的統計,2003年后,“樓上鋪”在旺角、尖沙咀、銅鑼灣和中環等商業旺區每年的商鋪租金平均漲幅高達30%至50%。
2013年香港“樓上鋪”的租金升幅
即便如此,對于創業者來說,這仍然是個可以接受的價格,尤其是與臨街店鋪的租金相比。
以飲食業為例,根據2013年的重估差餉租值結果,此前不敵貴租而結業的利苑粥面專家位處駱克道鋪位租值,就接近946萬元港元,按年升1倍。
租金狂潮下,各行各業為求存而絞盡腦汁覓出路,有飲食業界稱,不少食肆“上天入地”,轉戰樓上鋪或地庫,鋪租可便宜近40%。
而且隨著銀座式商廈的市場接受度高,市民已習慣“上樓”消費。
這些藏匿在各個大廈及居民樓中的店鋪,帶給購物者一種自由探尋的新鮮感。
發記甜品、九龍雜貨鋪,隱藏其中
為了到達一些店鋪,探訪者需要爬上略顯逼仄的臺階,但進入后則會豁然開朗。
通常,這些店鋪會將墻壁改為通透的落地窗,看著樓下擁擠熙攘的街面,這種跳脫出人群的購物體驗更為難得。與臨街店鋪相比,這類店顧客通常較少,可以慢慢挑選中意商品。
由于店鋪“藏”在樓里,店主們絞盡腦汁引流,樓梯廣告也變得有趣。(社交媒體廣告則等到手機普及而發展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