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中貿圣佳的拍賣會上,戶出(指私人藏家或家族直接提供的拍品)及文物退還(涉及流失文物通過合法途徑回歸市場)成為獨特亮點,這一現象與藝術品拍賣市場對“生貨”的追捧趨勢高度契合。在今年中貿圣佳2025春季三十周年慶典拍賣會,將特別推出滬粵等地戶出及文物退還等專場。
lot 1017 明 英石蓬萊小仙山 H:29.5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像此件“明 英石蓬萊小仙山”的獨特性首先體現在其傳承脈絡的清晰性與時代印記的厚重感上。藏家徐志明作為上海近代工商業與文化界的雙重見證者,其人生軌跡與藏品形成微妙互文:從染料商人到藥廠經營者,從實業救國到醉心盆景藝術,他以“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將商海浮沉的閱歷轉化為對山石美學的深刻理解。
徐志明先生照片
上海市盆景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合影1963年 (前排右二為徐志明先生)
其藏石多源自舊貨商店家傳之物,經巧思配盆,形成“縮地千里”的文人意境,更以兩件山水盆景作品登上1960年代《人民畫報》,成為特殊年代中傳統美學存續的縮影。
本拍品疊山置景攝影作品 攝于 1950-70 年代(徐志明先生后人提供) 疊山:徐志明 攝影:劉海粟
此件“蓬萊小仙山”高29.5厘米,石體嶙峋奇崛,孔竅玲瓏,暗合明代文人“以小見大”的造園理念。其形制既非純粹自然形態,亦非人工過度雕琢,而是以“天工”與“人工”的微妙平衡,詮釋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古典美學理想。
此石原為徐志明“山水盆景”的核心構件,其安植于瓷盆或大理石盆的組合方式,既保留了英石作為“文人供石”的獨立審美價值,又融入了盆景藝術“縮地成寸”的空間營造理念。這種“石+盆”的組合形式,在明代文人圈中已屬成熟,但此件因藏家個人經歷而更具故事性。
拍品出版物:《供石觀 The Spirit of Gongshi: Chinese Scholar's Rocks》, 圖版141
該拍品被五部權威出版物收錄,其學術價值已超越普通藏品:
《供石觀》圖版141:作為供石研究的國際權威著作,此件被列為“文人石”典型案例,證明其在英石收藏史中的范式意義。
海派盆景的視覺化呈現:在《中國海派盆景》中占據首圖,印證其在地域性藝術流派中的標桿地位;
劉海粟攝影加持:大師以光影定格此石,賦予其藝術史外的美學敘事。
此“明 英石蓬萊小仙山”不僅是一件賞石藝術品,更是跨越時空的文化載體。其價值不僅在于英石本身的自然天成,更在于其承載的文人精神、時代記憶與藝術傳承。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此類“戶出生貨”因其稀缺性、學術性與藝術性,必將成為藏家競逐的焦點。
lot 1019 清 仲尼式“鐘聲”古琴 估價:RMB 180,000-250,000 來源:戶出
據Arts Economics統計,202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中,首次現身拍賣的“生貨”成交價平均高于同類“熟貨”22%。
lot 1016 明 烏金銀毫進盞 款識:“進琖”刻款 D:12.3cm H:5.8cm 估價:RMB 2,000,000-3,000,000
拍品包裝盒圖 來源:戶出
此類“戶出”拍品因來源清晰、流傳有序,成為藏家構建收藏體系的核心標的。
lot 1013 清雍正 青花寶相花卉紋臥足碗成對 款識: “大清雍正年製”楷書款 D:15cm H:5.5cm 來源:戶出
戶出及文物退還的興起,本質是藝術品市場從“資產配置”向“文化傳承”的范式轉移。
lot 1012 清康熙 五彩八月桂花花神杯 款識:“大清康熙年製” 楷書款 D:6.5cm H:5.2cm 無底價 來源:戶出
中貿圣佳等拍賣行需在政策框架內,通過技術賦能、學術研究、風險管控構建可持續生態。
lot 1010 清乾隆 御制 洋彩過枝石榴花卉紋墩式碗成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來源:戶出 附舊配民國錦盒
對藏家而言,需警惕“生貨”光環下的信息不對稱,優先投資政策友好型、來源可靠的標準化產品,同時探索藏品質押融資等新型交易模式,在文化價值與投資回報間找到平衡點。
lot 1001 清光緒 仿官釉八卦紋琮式瓶成對 H:7cm 無底價
來源: 1. 戶出 2. 上海文物圖書清理小組退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