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勝 王寅鴿
哈佛大學是美國頂尖高校之一,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但自美國新政府上臺以來,哈佛大學和美國政府分歧不斷擴大。近日,美國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學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項目(SEVP)認證,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現有國際學生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此舉一經宣布立即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與熱議。隨后,哈佛大學以該禁令違反美國憲法和聯邦法律為由起訴美國政府。雖然目前該禁令已被暫時叫停,但背后反映出的美國高校現狀值得深思。
美國政府對以哈佛大學為首的高校大動干戈實質上反映了美國國內復雜割裂的政治生態以及美國政府和高校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和斗爭。美國新政府反對高等教育機構的自由派傾向,稱其與美國價值觀“脫節”,“反猶”等問題更是雙方矛盾焦點所在。在巴以沖突背景下,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在內美國多所高校的學生自去年起發起支持巴勒斯坦的持續校園抗議活動,在美國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美國政府則以“反猶主義”指控為由,試圖重塑美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體系,使其更符合共和黨保守派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目標。美國高校與政府之間的博弈已然演變為關乎高等教育與政治權力的邊界的爭論。
哈佛“國際禁招令”雖然已被暫時叫停,但帶來的影響仍在持續。一是將削弱美國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甚至影響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包括“國際禁招令”在內多項針對美國高校限制政策,不僅直接影響到在美就讀的國際學生,接連出臺的新政策以及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也致使國際社會對美國的學術環境和教育政策產生質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美國政府的做法是在把民粹主義意識形態擴展到高等教育,這將在校園里制造一種恐懼文化。同時,受限于資金不足,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在內多所高校宣布裁員計劃,涉及急性放射綜合征和癌癥精準治療等重要科研項目面臨關閉。此外,美國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系統完備的教育產業,高等教育收入也是美國國際收入的重要來源。美國教育委員會負責政府關系的副會長薩拉·斯普雷策表示,“去年國際學生給整個美國帶來了43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讓國際學生來到美國,不僅對我們的學院和大學影響巨大,而且對整個美國都有好處”。美國《財富》雜志則發文對針對高校的禁令表示擔憂,認為政府的政策最終會傷害到其聲稱要捍衛的群體:美國勞動階層。“當大學失去研究經費時,它們就會裁減教職員工;當國際學生離開時,從咖啡店到公寓樓等當地企業都會受到沖擊;當突破性進展被推遲或擱置時,美國就會失去競爭優勢,以及隨之而來的就業和產業。”
二是將進一步加劇人才“出走潮”,并削弱美國軟實力。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其系統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多元包容的社會文化以及國際化的學術環境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國際人才培養不僅為美國貢獻了教育收入,還為美國的經濟發展輸送了高端人力資源,為美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哈佛“國際禁招令”出現后,大量科研人員對美國的科研環境感到悲觀,表示將考慮“出走”。一些國家和高校已經開始向受到禁令影響的哈佛大學國際學生表示歡迎。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紛紛加大激勵力度,招募來自美國的人才。比如,法國近日宣布將撥款1.13億美元,主要用于吸引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赴法工作。歐盟表示將投入5.66億美元,將歐洲打造成全球科研人才聚集地。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也表示無條件接收哈佛大學國際學生。
美國高校國際化、多元化、包容性是其重要特點,也是吸引全世界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哈佛大學的數據,截至2023年秋季學期,國際學生占哈佛學生總數的27%以上。哈佛“國際禁招令”不僅直接損害了在美國際學生的合法權益,也侵蝕了美國價值基礎和國際信譽,最終將損害美國自身的競爭力。就如同哈佛大學在訴訟書中所寫:“沒有國際學生,哈佛不再是哈佛。”(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學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學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