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人。
工作上、生活中、社交圈……人一多,事就雜,說話的聲音就亂,但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些比你厲害的人,反而對你特別溫和。他們會鼓勵你,幫你分析問題,給你建議,甚至還會夸你一句有潛力;
而那些跟你差不多水平的人,大概率會拍拍你肩膀說你挺牛,咱們是一路人;
可一旦你在某方面“冒了頭”,那些原本在你后頭的人,有時不但不祝福你,反而暗戳戳地來一句:“你也不過如此”。
很多人都體會過這種冷熱交替的人際氣溫差,特別刺骨,也特別真實。
層次高的人,從不怕你比他強
一個人的層次,很多時候不是看他掙多少錢,而是看他有沒有穩定的自信。
那種高層次的人,他們擁有一種深深的安全感,他們的幸福感不依賴于他人的認同。
他不需要靠貶低別人來獲得存在感,也不怕你追上他。
你進步了、你做得好,他反而真心欣慰:“你真棒!”
比如馬云曾說過:“我最大的成就,不是阿里巴巴,是我帶出了一批比我還厲害的年輕人。”
這是高層次的自信——我不怕你強,甚至希望你比我更強。
想想看,一個老板如果怕員工太優秀,那企業還怎么發展?
一個老師如果怕學生超越自己,那教育還怎么進步?
所以,高層次的人看你優秀,會幫你一把。
他們知道,成就別人,也是成就自己。
同一層次的人,會真心欣賞你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而道相同的人,往往更容易產生共鳴。
你努力,他也在拼;你失落,他也懂得那種熬夜掉眼淚還要硬撐著的感覺。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鏡像共鳴”,意思是我們更容易對跟自己境遇相似的人產生情感共振。
這就是為什么同一層次的人,會欣賞你、理解你、甚至默默為你鼓掌。
比如你考上了研究生,曾經的同窗發來一條信息:“你太厲害了,我真替你高興!”
這種夸,不是敷衍,也不是客套,而是因為他知道你付出了多少。
再比如你創業小有成就,一個跟你同樣創業兩年的朋友來找你聊,說:“你走到這一步不容易,我懂。”
這不是拍馬屁,而是一種惺惺相惜。
他們不會嫉妒你,因為你跟他差不多,他們也不會貶低你,因為他知道你一路走來多難。
他們更希望你能堅持,因為你如果能成,他們心里也多了幾分希望。
層次低的人,只能看得見威脅
為什么有些人看到你變好,就開始酸你、踩你、懷疑你?
心理學上有個經典效應叫“螃蟹效應”:一只螃蟹想爬出桶,其他螃蟹會把它拉下來,結果誰也逃不出去。
這正是某些層次低的人對優秀者的態度:你不能比我好,最好咱們都爛在泥里。
他們不是看不見你的努力,而是根本不愿意承認你的付出。他們覺得你突然變好,是一種威脅,是對他們現狀的一種打臉。
你升職了,他嘴上說“哎呀你運氣真好”,但背后卻說“她就是會拍馬屁”;
你創業了,他當面說“佩服佩服”,私下卻嘀咕“這種人撐不了幾年”。
這類人,說到底,怕的不是你成功,而是你成功之后,讓他顯得平庸。所以他會本能地貶低你,好讓自己心里好受點。
但你要知道,他罵你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他還沒走到你站的那個位置。
一個人層次的高低,決定了他的心態模式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過“固定型心態”和“成長型心態”的理論。
固定型心態的人,相信能力是天生的,不可改變;成長型心態的人,相信努力會帶來成長,失敗只是暫時的。
層次高的人,大多擁有成長型心態,他們看到別人優秀,會好奇對方是怎么做到的;
而層次低的人,多數是固定型心態,他們只會覺得你有資源、你運氣好,不會去想我怎么變得更好。
所以說,一個人怎么對待他人的進步,本質上,是他怎么看待自己是否還能變好。
人生后半程,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別讓層次低的人影響你的情緒。
當你開始發光的時候,別人的眼神也會變得不一樣,但你要記住,你不是為了證明誰而變好,是為了不辜負自己一路走來的努力。
你只要一直往前走,總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所以請不要因為一句冷嘲熱諷而停下腳步,也不要為了討好層次低的人而降低自己。
你走你的正道,總會遇見和你一樣仰望星空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