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海河日記,《Science》,FAO,CNKI。
福建男子夜釣發現溪鰻群
2025年5月26日,今天說的這是很新鮮的一個視頻啊,這個視頻是IP地址為福建的網友“@海河日記”發布的,視頻的配文是:“這些溪鰻一到晚上就出來了!”說實話,我也是福建人,聽到溪鰻的時候,腦海里馬上就冒出了“貴”這個字,先圖解視頻。
視頻拍攝的一處應該是野外河流的環境,因為鏡頭上方的河道還有落差,大量積水匯聚而下,濺射出了白色的水花,這個場景在手電光下尤其的顯眼。
而視頻的重點當然不是這個環境,而是淺水中那一大群的溪鰻,只見它們的體型修長呈蛇形,感覺這些都蠻大的,體長沒準能接近一米。它們通體黃褐色,腹部是較淺的米白色。因為是晚上,只能看到顏色,細節就不清楚了。其頭部圓錐狀,背鰭、臀鰭與尾鰭連成連續波浪狀邊緣,鰭條柔韌如薄紗,游動時似飄動絲帶。
胸鰭短小呈扇形,我知道作用是能在溪流石縫中靈活轉向,不過看起來撲扇的胸鰭實在很可愛。
截圖可能看不太清,畢竟是晚上,而且還在下雨,水里的溪鰻也很安分。所以我特地搞了個動圖版本的,這下就很明顯了。
有個網友看完視頻冒出了:“蛟龍困淺灘”的感想。很感謝這個網友,因為我把他的回復偷過來當標題了。
看到這個震撼的場景,不少網友馬上就開始想要辨認這些是野生個體還是養殖的個體,因為數量確實太多了,要知道現在溪鰻可不常見,更別說是如此的規模了。這個辯題的正反雙方都給出了自己的想法。
先看認為是野生個體的網友。正方辯友認為,我剛才也描述了的河邊巖石的水流展示出了地形,這里應該是野外河流環境無疑。如果要造出這樣的養殖場,那得花費多大的力氣?看那水流湍急的樣子,得多大的幾臺抽水的才能造出來?一位網友還認為,養殖的溪鰻沒有這么黃。
反方辯友的觀點自然完全不同。反方辯友表示,這些溪鰻的體型都一模一樣,肯定是養殖的,是同一批出的貨!而且這些溪鰻似乎完全不怕燈光的樣子,這應該是養殖個體的特征。至于正方辯友提出野生環境論點,反方辯友則以“仿生態養殖”駁回,并表示只要把溪流網圍一段,就是養殖場了。
討論得很激烈啊!但到底是真相如何,我還真不敢確定。
我知道溪鰻是有仿生態養殖的,但是我所知的仿生態養殖是利用循環水系統構建微生態平衡,持續通過增氧機和微囊藻培養技術控制水溫、溶氧量和pH值。有時候也會養點別的魚,種點水生植物來豐富一下養殖環境。但確實沒聽說過還得造景做得跟野外河流一樣,尤其是后面那個河邊巖石的水流實在是太真實了!
不過還真不能反駁那個網友說的“把溪流網圍一段,就是養殖場了”的觀點。但也有可能那里的資源就是好?但這么好也有點讓人難以置信。難道是養殖場的人把溪鰻帶到自然環境中“鍍金”一樣,讓價格水漲船高?
我不敢斷言,你是怎么看的?
憑啥這么貴?
說到價格,溪鰻的價格真的非常夸張,你看評論區的討論,一個比一個夸張!有人說在福建一斤得七八百,而且還經常買不到!也有個浙江的網友說得1200元一斤!湖北的網友表示光是一條就得100多。
真這么貴?真的!
鰻魚家族基本上都是水產中的“高端梯隊”,而溪鰻的價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野生貨每斤賣到300~800元是最基礎的,根據其在不同地區的稀罕程度不同,個體的體型差異和逢年過節等因素的影響,賣到1000元一斤以上真的不少見。
那它們憑啥這么貴?
肯定跟“物以稀為貴”這句老話脫不開關系。溪鰻雖然還不是保護動物,但因為過度捕撈、水域污染和水壩阻斷洄游路線等因素,導致它們的數量大量下降。尤其是最后一點,溪鰻非常神奇,它們會到海水中繁衍,然后回到淡水中成長生活,這么奇特的習性,如果洄游路線被阻擋,對它們的種群的延續就是致命打擊。
也因為這樣其他的習性,人類至今都沒有攻克溪鰻的人工繁育,目前的養殖場里的鰻魚都是來自于捕撈野生苗,然后再給它們養大。而且養殖場還得模擬海水到淡水的鹽度變化,它們還只吃活餌,這些挑剔的習性使得養殖個體也非常貴,更別說是野生的個體了。
而運輸環節也推高了成本,活鰻運輸需專業供氧設備,空運損耗率常達20%,這些費用最終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對它們的需求是怎么產生的?
好吃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也是很愛吃各種鰻魚,感覺魚皮軟糯,魚肉脆彈,尤其是魚肉中只屬于隱約的腥味,對我來說真的是超級完美。在東亞的飲食中,鰻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國都有自己專門的吃法,而且都算是高端菜品。
除了好吃,滋補也是關鍵。
《本草綱目》記載鰻魚能“補虛損、祛風濕”,閩粵地區至今流傳“夏吃鰻魚賽人參”的說法,認為它能緩解體虛盜汗、腰膝酸軟。這些習俗延續至今,形成“吃鰻魚=補充元氣”的集體認知。
而從科學的角度看,溪鰻確實也是營養豐富,它們的魚肉蛋白質含量高達18-23%,富含Omega-3脂肪酸,對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的效果。其維生素A含量是牛肉的10倍,維生素E含量媲美堅果,加上鋅、硒等微量元素,確實是好料啊。
不過說得很熱鬧,其實這些營養跟三文魚、沙丁魚等常見海魚相比并無絕對優勢,而且鰻魚的膽固醇含量還較高,不能過量食用。我覺得主要還是好吃和傳統的觀念使得它們的需求變得非常高。
資源越少價格越貴,越貴越瘋狂捕撈,這就是個死循環了,想要解決還是得盡快破解鰻魚的人工繁育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