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日本財務省5月27日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對外資產及負債余額。從政府、企業及個人在海外所持資產中扣除海外投資者對日投資,日本對外凈資產余額為533.05萬億日元,比上年末增長12.9%,連續六年創歷史新高。
但是日本時隔34年從“全球最大對外凈資產國”退居第二,被德國超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匯率換算,德國在2024年底的對外凈資產為569.65億日元。
日本街景 (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郝帥 攝)
另據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當地時間5月16日,日本內閣府發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經季節調整后,日本2025年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按年率計算下降0.7%。
這是日本經濟時隔一年再次出現負增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導致一季度日本經濟低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消費增長乏力。
個人消費在日本經濟中占比超過一半,但一季度環比增幅接近于零,物價上漲是主要原因。自去年底起,日本國內大米和蔬菜價格持續上漲,影響了日本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還導致肉類、魚類等食品消費出現負增長。
其二,日本出口表現不佳。
貨物和服務出口環比下降了0.6%,進口環比增加了2.9%。出口下降主要受知識產權使用費減少,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大型研發服務訂單結束等因素影響。同時,美國關稅政策的潛在威脅也對市場信心產生了一定影響,而進口增長又進一步拉低了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這種情況反映出,長期持續的物價高漲勢頭已給日本民生帶來很大負擔,抑制了消費增長。如果物價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不僅會影響日本居民的生活水平,還會進一步拖累整個經濟增長,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美國的關稅政策也對日本國內的消費心理和企業的盈利預期產生潛在影響。雖然這種情況尚未在一季度經濟數據中體現,但后續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已在一季度的經濟表現中隱約可見。
今年4月,美國對多國加征高額關稅。日本和美國就此展開談判,但雙方談判前景目前并不明朗。
項昊宇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日本和美國就關稅無法談攏,高額關稅的持續存在將不利于日本經濟及企業發展。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月27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決定,為應對美國政府實施的關稅措施,將動用3880億日元預備費作為緊急應對方案的一部分。其中2880億日元用于補貼夏季電力和燃氣費用,1000億日元用于“重點支援地方交付金”,供地方政府根據具體情況運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