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記者來到資陽臨空經濟區臨江鎮臨庵村,村民曾紅英告訴記者,這兩年,她一直在臨庵村集體經濟的蔬菜大棚里務工,每天能掙80元,“既能照顧到家里,還能掙點錢補貼家用,很滿意。”感到高興的不僅僅只有曾紅英一人,如今的臨庵村,一條條平整的道路蜿蜒田間,一輛輛滿載農產品的貨車暢行無阻,村民們笑稱:“駐村工作隊幫了我們大忙,現在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
臨庵村大棚蔬菜。
如何做好臨庵村鄉村振興工作?2023年駐村換屆,由臨空經濟區管委會、資陽市移動公司、資陽市中醫院選派的三名優秀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到臨庵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近兩年來,駐村工作隊堅持以“辦實事、解民憂、促發展”為主線,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通過破解用水難題、壯大集體經濟、暢通出行動脈三大攻堅戰,用務實擔當書寫了臨庵村蝶變新篇章,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引活水潤民心,解決群眾“用水難”
臨庵村地勢整體呈階梯形,越往里走海拔越高,水資源越匱乏,水資源長期短缺制約著農業生產和村民生活。駐村工作隊將用水難問題作為“頭號工程”,為徹底扭轉現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陳柯屹帶領駐村工作隊積極咨詢政策、整合資源、尋求幫助,經1年的努力,申請到300萬元專項資金,于3月啟動建設觀音巖提灌站。目前,提灌站已完成主體建設,將于7月底投用,覆蓋全村18個組,解決了3000余畝農田灌溉難題,惠及村民2000余人,解決了該村90%村民的生產用水問題。
臨庵村黨員、村民代表義務參加引水埋管工作。
此外,臨庵村駐村工作隊為實現用水全覆蓋,積極尋求愛心企業幫助,獲得轄區內建筑企業中信建設捐贈高強度PE管850米、電纜300米、水泥10噸、大功率水泵1臺等建材,聯合村“兩委”號召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發動在村黨員、村民代表及周邊老百姓,拿上自家鋤頭、洋鏟、鐵鎬齊上陣,齊心協力挖溝、鑿路、通渠、埋管,經過5天日夜奮戰順利建成1、3組小型提灌站工程,解決了50多戶約180人用水問題,能有效灌溉面積450余畝,補齊觀音巖提灌站無法給1、3組供水的空白,實現全村生產用水100%全覆蓋。
強產業富民生,激活集體“造血力”
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增收渠道單一的問題,駐村工作隊創新“資源盤活+產業擴大”雙輪驅動模式。一方面,借鑒建筑行業“開發商+施工總承包”發展模式經驗,探索出適宜當下臨庵村集體經濟發展起步階段的全新低風險農業發展模式,2024年開始,大力推廣“村黨支部+臨庵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職業經濟人+供應鏈”新模式,即由供應鏈免費提供種子或秧苗,村集體經濟負責種植、管護、收成,最后由供應鏈負責農產品回收、銷售,實現了轉虧為盈。
另一方面,因大棚反季節蔬菜附加值高、利潤大,為壯大集體經濟,幫助老百姓增收,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資陽市武警支隊捐贈20萬元幫助村集體擴建4.6畝標準化大棚蔬菜基地,將進一步提高本村蔬菜產量。未來村集體將每年拿出部分利潤持續擴建大棚蔬菜基地,減少露地經濟作物面積,實現利潤最大化。目前,資陽市武警支隊資助的第一批次大棚擴建已于4月29日完成,2024年產值突破了43萬元,示范帶動了當地30余人就業,預計2025年產值達到55萬元。
通坦途連民心,鋪就振興“快車道”
“要想富,先修路”,近兩年來,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臨庵村產業發展越來越好,返鄉創業老百姓日漸增多,外來游客也紛至沓來,村組道路問題逐漸成為困擾臨庵發展的重點問題,為防止道路病害進一步惡化,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相關單位給予幫助,經多方努力,獲得資陽市武警支隊40噸水泥捐贈,愛心企業新疆北新建筑公司給予了切割機、找平機、破碎機等5部施工機具及皮卡車1輛的支持,新疆北新建筑公司不僅提供物力幫助還提供人力輔助,派出3名專業技術人員對臨庵村的道路建設給予全程服務。村兩委也積極動員村組老百姓積極參與,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捐錢捐物,共新建3.5米寬產業道路275米,修復6處較大面積道路破損面。
從“水困山鄉”到清流潤澤,從集體經濟“負數村”到產業興旺示范村,從顛簸小路到平坦大道,駐村工作隊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希望,在臨庵村的熱土上譜寫了新時代干群同心、共謀發展的壯麗詩篇。這支扎根基層的工作隊,正以永不懈怠的奮斗姿態,繼續描繪著鄉村振興的嶄新藍圖。
來源:資陽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