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突遭“血腥清洗”,超過160名官員被勒令半小時內卷鋪蓋走人,被裁的官員中,有很多人當場哭泣,場面相當混亂。
華爾街報道截圖
據說,凡是幫總統出謀劃策對付中國的人,這次一個不留,有人痛罵這是“排除異己”,也有人稱特朗普在“撥亂反正”。
特朗普
為何特朗普連身邊親信都不放過?是決策失誤甩鍋,還是權力集中前兆?
白宮
人事大清算
目前外界還不知道特朗普的“改革”目的是什么,已知的消息是近400人的團隊被砍至數十人,其中涉華事務官員幾乎全員“卷鋪蓋走人”。
新聞報道截圖
這一“閃電式裁員”行動,被美媒稱為“史上最冷酷清洗”,除了亞洲事務高級主任簡以榮僥幸留任,其麾下負責中國事務的官員全部被掃地出門。
更諷刺的是,曾主導對華技術封鎖的科技政策部門被“連根拔起”,負責人費思的電腦直接被清空,他起草的限制措施淪為廢紙。
萊特希澤
這些被裁者中不乏曾為特朗普制定對華政策的“反華急先鋒”,比如主導對華關稅戰的納瓦羅早在8日就被踢出中美談判團隊,轉而由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接棒。
美媒分析,特朗普的怒火源于對華政策屢屢受挫,貿易戰沒撈到便宜,盟友拒絕跟隨圍堵中國,國內反對聲浪卻日益高漲。
特朗普
事實上,這場“清洗”早有預兆,特朗普曾公開抱怨NSC“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認為其阻礙了“美國優先”政策的推進。
而近期中美博弈的連續失利,更是讓特朗普將這些顧問視為“背鍋俠”,例如,貿易戰初期,顧問團低估了中國反制決心,導致美國農業和制造業損失慘重。
特朗普和華爾茲
外交層面,對中方戰略意圖的誤判也讓白宮陷入被動,特朗普甚至在私下抱怨:“這群人除了喊‘反華’口號,根本拿不出有用的方案!”
被解職的官員中,最慘的當屬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的副手黃之瀚,因“群聊門”泄密事件,他的上司華爾茲被“流放”至聯合國,而他離職后沒有獲得任何職務安排。
黃之瀚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改革并非單純“泄憤”,《紐約時報》指出,他試圖通過精簡NSC,將外交決策權牢牢抓在手中,繞過傳統官僚體系,“憑直覺出牌”。
這種模式在初期或許能快速推進議程,但長遠來看隱患重重,缺乏專業意見支撐的政策,極易淪為“空中樓閣”。
圖源網絡
比方說,單方面對華加征關稅導致美國消費者多承擔了690億美元成本,而所謂的“制造業回流”至今仍是泡影。
然而,這場清洗遠未結束,自特朗普二度掌權,白宮高層已進入“無限換血”模式:五角大樓2月裁掉7.6萬文職,6名四星上將提前退休。
特朗普
國務院資深外交官被“MAGA支持者”取代,甚至有人刷推特時才得知自己被炒,而國安委的職能也從“總統大腦”降級為“蓋章機器”,權力向國務院和國防部傾斜。
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在“清洗”后迅速任命了多名對華強硬派接替職位,包括曾推動封禁TikTok的納瓦羅派系成員。
圖源網絡
對于中美關系走向,外界猜測紛紛,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可能在為第二任期鋪路,試圖以更靈活的方式與中國周旋。
但也有觀點警告,要是白宮徹底轉向“直覺決策”,中美溝通渠道或將進一步堵塞,目前,兩國在科技、地緣等領域的摩擦仍在升溫。
新聞報道截圖
但美方既無實力全面脫鉤,又難尋替代中國的合作選項,這種矛盾心態恐讓未來的博弈更加不可預測。
結語
特朗普的“白宮大清洗”,表面是甩鍋決策失誤,實則是權力焦慮的集中爆發,當“忠誠”成為唯一考核標準,專業理性便成了犧牲品。
特朗普
這種“一言堂”模式或許能短期鞏固權威,卻終將讓美國付出戰略透支的代價,歷史早已證明,靠直覺治國者,終將被現實反噬。
圖源網絡
對中方而言,與其糾結對手如何換將,不如以不變應萬變,任你狂風驟雨,我自底線分明!
信源:
紅星新聞2025年05月24日收到“不忠誠人員名單”后,特朗普發動“大清洗”!
華爾街見聞2025年05月26日——白宮裁人,涉華事務人員全被解雇?美媒:特朗普今后將“依靠直覺”作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