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亞西部的恩佐亞河畔,中國播下的希望之種正在生根發芽。這片土地曾因旱災和洪災的輪番侵襲而難以耕種,如今卻在中企承建的灌溉工程的滋養下長滿了莊稼,讓當地農民有了盼頭。
肯尼亞農民:我們有了盼頭
在西亞亞郡農民亨利·奧迪安博看來,這些變化不僅顯而易見,而且對他本人具有重要意義。他看到了這個灌溉工程帶來的希望,故而辭去了在南蘇丹的工作,回到了家鄉西亞亞郡。
“我辭掉了在南蘇丹的工作,回家種地。” 奧迪安博站在一排排整齊的茄類蔬菜中間娓娓道來,“這片土地曾經灌木叢生、無人照管,如今已是生機勃勃。我們有了灌溉用水,種了莊稼,很快就能有穩定收入了。”
幾十年來,恩佐亞河沿岸的民眾一直過得不安穩。由于依賴雨養農業,這片土地上的作物種植受到很大限制,反復無常的天氣讓當地居民難以謀生。而今,得益于全球合作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希望之種再次在土壤中生根發芽。
“這是第一茬作物。” 奧迪安博指著自家菜地說道,“在這之后,我們將輪種其他作物,從而改良土壤、增加收入。這不僅僅是種地,更是我們的謀生之道。”
隨著這項灌溉工程的逐步實施,恩佐亞河畔的許多農民越來越樂觀。“在此之前,我們不得不購買蔬菜和其他食物。”西亞亞郡農民弗洛倫斯·奧科·奧杜爾說,“現在,我們可以自己種植了,這個灌溉工程讓我們養活了家人和牲畜。可以說,它改變了一切。”
奧杜爾表示,得益于充足的灌溉用水,她家不再是勉強維持生計,已經依靠種植作物獲得了可觀收入。
當地農民小組的負責人彼得·奧尼揚戈·奧科拉介紹說:“我們現在可以通過灌溉渠取水,這個工程改變了一切。我們不再靠天吃飯,這將保障糧食安全,并為許多家庭創造就業機會。”
肯尼亞農學家:我們有著更大目標
這項灌溉工程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關鍵在于實施了對現代農業的綜合開發。該項目的高級農學家米里亞姆·奧蒂帕解釋說,這個工程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更是意在將農民與市場更緊密地聯系起來。
“過去五年里,我們對農民進行了培訓,并將他們分成了多個小組。”她說,“他們已經能夠根據土壤的適宜性來選擇作物,以確保提升產量。”
“農民不再只是為了吃飽飯而種地,如今他們的目標是掙錢。”奧蒂帕說,“有了灌溉渠,他們可以實現一年三收。這就意味著獲得更多食物、收入和機會。”
(英文原載于《中國日報》2025年5月23日11版)
(編譯:嚴玉潔;編輯:王輝 周鳳梅)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