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改革立潮頭 實干挑大梁”?大眾報業集團駐地媒體聯合采訪?東營行活動走進東營市利津縣。
作為濱海鹽堿地的典型代表性區域,土地鹽堿化程度高一直是困擾利津縣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但是在利津縣北宋片區,土地鹽堿化程度高、糧食產量低的狀況,隨著鹽堿地改造提升而一步步改變,土壤鹽堿程度逐步降低,保水保肥能力不斷提高,繼去年種植的玉米和大豆豐收后,今年小麥即將迎來豐收,鹽堿地正在變身豐產田。
利津縣匯邦渤海農場改良后的鹽堿地上,農作物長勢良好。
科學治理,節水又增效
5月28日,在東營市利津縣北宋片區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項目改造提升后的田里,2000畝綠油油的小麥已經灌漿,長勢良好,搓一把麥穗,新鮮的小麥顆粒飽滿。
“這是咱們這片鹽堿地改造提升后的第一季小麥,根據我們自己的測算,產量應該不低。”種田大戶崔洪斌告訴記者,去年土地流轉后,開始了公司化運營,去年鹽堿地改造提升后種植的第一季玉米,畝產達到了550公斤,比以前畝均提升100公斤。
利津縣北宋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長牛青在現場告訴記者,北宋鎮這片土地是典型的鹽堿地,流轉前鹽堿化程度高,糧食產量低,村民種糧熱情不高。改造提升項目采用“深溝+暗管”改地模式,按照“高低成勢、淺埋密布、寬度適中”的原則,在地下0.9米至1.5米處鋪設暗管,每隔10米埋設一根,農田每隔300米至400米開挖集水溝,既可以讓灌溉水、雨季降水通過暗管將耕作層鹽分排入集水溝,實現排鹽降堿,又可以有效降低農田地下水位,減少因地下水上升蒸發給耕作層帶入鹽分,防治返鹽返堿,逐步將土壤含鹽量降低到1‰。
不僅如此,崔洪斌的農田里還用上了水肥一體化裝置,通過箱涵蓄水,泵站安裝水泵,地埋管道輸水至田間,配套安裝水肥一體機,作物行間鋪設滴灌帶,將大水“漫灌”改為小水“微灌”,實現水肥全自動精準“澆肥”。
牛青介紹:“以前普通糧食作物種植單次灌溉畝均約用水200立方米,現在單次澆灌畝均只需20立方米,化肥用量減少近50%,同時,打破原來的毛溝地壟,新增耕地10%左右。”
記者在現場看到,鹽堿地改造項目配套的四情監測站正在建設中,四情監測站投用后能夠監測農田土壤墑情、蟲情、氣候狀況,為農業生產提供信息化支撐,并接入利津縣智慧農業平臺,利用衛星遙感數據、無人機巡查數據處理、分析,開展農業氣象監測、作物種植識別、作物生長監測等智能化應用,實現項目區精準化種植、智能化管理。
大批農機在鹽堿地上進行深松整地。
雙向探索,“改地”又“改種”
項目建成后,將開展作物種植工程,優擇當地表現良好的耐鹽堿品種,如濟南22、濟麥60等小麥品種,登海605、萬盛69等玉米品種,齊黃34、科豆35等大豆品種,進行作物選種,并結合最新科研成果,開展耐鹽堿作物新品種種植示范,預計實現新增糧食產量57.34萬公斤,糧食增產凈收益為154.83萬元。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鹽堿地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利津縣百姓的“夢魘”。利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方輝介紹,利津曾是退海之地,鹽堿地是典型的濱海鹽堿地,最大特點就是“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由于境內陸地是沖積而成、海拔較低,地下水位普遍較高,造成鹽堿地“排鹽難、返鹽快”的問題十分突出。全縣81.65萬畝耕地中,鹽堿地面積達51.67萬畝。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糧。”這幾句當地老農耳熟能詳的俗語,說明了鹽堿地土壤環境惡劣,糧食作物難以生長,也說出了老百姓的困擾和無奈。
上世紀90年代,利津縣人民就探索出了“臺上種莊稼,臺下養魚蝦”的上農下漁“利津模式”,為國內低洼重度鹽堿地改造提供了技術樣板,并得到大面積推廣,取得重大成效。
后來,利津縣對鹽堿地塊分類使用,使鹽堿地逐步達到穩定種植條件,匯邦渤海農場購買深翻犁,對含鹽量4‰-6‰的鹽堿地進行深耕,有效破除土壤不透水層、增加土壤透水透氣性,鋪設暗管,加快土壤鹽分外排。針對含鹽量2‰-4‰的鹽堿地,采取深翻技術,打破犁底層,疏松土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鹽分自下而上在耕作層的積聚,促進作物根系生長。還為鹽堿地定制專用改良劑,固化、交換鹽離子,降低土壤堿性。
近年來,利津縣搶抓承擔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國家試點的機遇,實施40536畝鹽堿地改造提升項目,通過深松深耕、暗管排水排鹽、水肥一體化等綜合措施,降低土壤鹽堿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重度鹽堿地設施化、引領輻射周邊鹽堿土地高效利用,為在濱海鹽堿地上建設“新糧倉”,積累了一批科技儲備和實踐經驗。(大眾新聞記者 孫川 趙士偉 李明)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