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該給「事實不明,流量先行」戴上緊箍咒。
文 | 佘宗明
雖然是老調重彈,但重要的事情不止該說三遍:越是「后真相時代」,越要不輕信不盲從,越要保持應有克制和基本理性,越要懂得「給真相一點時間」「讓子彈飛一會兒」。
這不是無的放矢。在當下的輿論場上,熱點更迭如走馬燈,很多熱點的引線不過是一段掐頭去尾的視頻、一個刺激眼球的標題、一番主觀臆測的評判加上幾個在大眾敏感點蹦迪的話題詞,演變過程也可以歸為四個「一」:一團漿糊,一哄而上,一灘口水,一地雞毛。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網傳母子錯過航班耽誤公務員考試大鬧機場和網傳寶馬女司機當街拖行虐貓事件,都是典型案例。
前者引起廣泛關注,結果當事人澄清「不是母子,無關公考,沒有不愿打車,有跪地磕頭行為,但沒大鬧機場」。后者引起大規模網暴,但警方通報事件實屬意外,未發現涉事車主存在故意傷貓行為。
▲網傳「母子錯過航班大鬧機場稱耽誤考公」事件當事人出來做了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類事件中,總有些人無中生有、無事生非,揭莫須有的「內情」,曝腦補出的「猛料」,在帶偏節奏攪渾水的同時,趁熱引流吸粉變現。
網絡空間該是公共理性的棲息地,而非謠言網暴的跑馬場。當爭議熱點的藤上結出謠言網暴的并蒂毒花時,將其切斷是呵護健康網絡生態根基的應有之義。
01
在《敘事的勝利》中,學者羅伯特·弗爾福德曾說過:零零碎碎的謠言總會緊緊附著于敘事,一知半解的軼事和漫不經心的話語也是如此,它們都可能膨脹到事實的水平。
不少熱點事件中的「大道消息不暢,小道消息飛揚」景象,就佐證了這點。
后真相時代的典型場景——「情緒在前,客觀在后;成見在前,事實在后;態度在前,認知在后;話語在前,真相在后」,往往在這些熱點上體現得淋漓極致:有人負責捕風捉影,有人負責煽風點火;有人渲染仇恨,有人制造對立;有人玩標題黨,有人拋嘩眾論;有人「小作文」隨手拈來,有人開盒肆無忌憚……
驅動很多好事者興風作浪或推波助瀾行為的,是博流量邏輯,而非講事實邏輯。
因而,結果經常是熱度很高、營養很低,事實短缺、情緒過剩。
就拿此前曾引起聚訟紛紜的胖貓事件來說,在胖貓之死從一起私人感情糾紛和一場生命悲劇演變為一個公共話題后,譚某是撈女、胖貓是癡情受害者的標簽化敘事,就引導著整個事件的輿論走向。
最終重慶警方以上百萬條信息為基礎進行梳理研判,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長」的警情通報,認定譚某不存在涉嫌詐騙犯罪行為。
辦案人員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提到,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了網絡推手推波助瀾的問題,「有些自媒體公司可能也主動找到他們家屬,幫他們包裝人設或者拍短視頻、開直播等類型的這種引流或者是提升熱度的一些所謂的增值服務。不管是從當時發生還是到后續,實際上可能一直持續到現在,都還有推廣的情況。」
▲胖貓事件一度霸榜熱搜。
利用公眾同情心來誤導大眾獲取流量,顯然是站在了正義的對立面上。
當事實核查的「慢活」敵不過流量變現的「快錢」,理性討論的「文火」抵不過情緒煽動的「猛火」,事情走向失控也就無可避免。
02
當爭議熱點成為流量富礦,爭議流量成為變現籌碼,其弊害不容小覷。
胖貓事件就清晰地昭示出:爭議熱點過度發酵,容易演變為對當事人的傷害。莎士比亞說:謠言是一只憑著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這只笛子吹響后,鏈式反應可能就不是想叫停就能叫停的了。
辦案人員就提到,「有力挺胖貓姐姐的,然后有污名化重慶女性的,他們對這個法律結論情感上是不接受的。有人造謠,這個當事人譚某她為啥能夠逃脫法律的制裁,因為她和這個公安局的局長有不正當的男女關系,像這種謠言就隨口一講,隨意一放,居然都有市場。」
而伴隨而至的成本——大范圍外賣祭奠導致近百噸食物被浪費、事件調查導致很多行政資源被消耗、海量報警電話導致大量警力鋪排在岸邊和水面,也是石子落入湖面后的漣漪外擴。
▲當地多個部門負責人在采訪中都談到了此事帶來的成本:多人遭遇網暴,消耗大量警力,食物浪費嚴重……
由此可見,爭議熱點事件被熱炒,非但可能讓事件核心當事人「社死」,還可能殃及更多人,帶來更大后果。
此舉還會造成對公共注意力資源的浪費、對公共討論生態的破壞。
爭議熱點成熱搜收割機,會造成注意力資源的錯置、社會情緒的虛耗,無形中形成了對很多該引起關注的事情的熱度擠占,讓很多有價值的事情得不到關注。
「制造爭議-收割流量-快速變現」的病態商業鏈條被打通后,也可能帶來負面示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 的逆淘汰效果。
而公共討論的理性根基崩塌后,爭議熱點引發非黑即白的站隊游戲、激起手撕互懟的隔空對峙,也會加劇社會撕裂、加劇社會戾氣。
吃相難看的變現,頻繁出現的反轉,也會侵蝕社會信息生態,造成平臺用戶信任流失。
03
每每出現此類事件,平臺總會被詬病「守土失責」「責任落實得不夠」。
但需要看到的是,很多事實不清的爭議熱點發展過程中虛實皆有、真假難辨,在水落石出后以馬后炮視角評判容易,在權威調查結果出來前開天眼就斷定是非卻很難。
以網傳寶馬女司機當街拖行虐貓事件為例,光看視頻畫面,那只貓究竟是被有意拖在車后面,還是意外掛到了車上,在沒確切證據前,很難判斷真偽。
▲海口警方通報用細節還原了寶馬車拖行小貓事件的經過。
很多時候,辨認真相的高成本,使得平臺在平衡「保障正常表達空間」和「壓縮不當表達空間」的難度上也為之增加。
饒是如此,平臺依舊可以在推動流量向善上有所作為。
針對謠言問題,有學者提出了「三zhi法則」:謠言止于「知」——滿足公眾知情權;謠言止于「制」——完善治理謠言的法律制度;謠言止于「治」——實現良好的社會治理。
對于那些爭議熱點,該有的「治」也不可或缺。
互聯網平臺作為民事主體,從完善平臺治理的角度出發,去限制爭議熱點當事人趁熱變現,就是行使平臺自治權的體現。
治理不是對正當流量價值的否定,而是在「規范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倡導更健康的流量觀。
這里的「治」,不該是機械化管控,而應是精細化處理。平臺可構建爭議熱點的分級響應機制:對事實清晰事件快速辟謠,對存疑事件設置傳播閾值,對惡性事件啟動保護程序,避免「一刀切」式管控壓制合理討論。
這里的「治」,也不該只是事后補救,還應有事前預防,平臺可構建「預防—研判—糾偏」的動態體系。
這類治理,可從流量分發邏輯與流量變現鏈路調整著手:畢竟,爭議的自帶熱度,流量的變現空間,都會吸引有些人將流量作為目的也作為手段。
04
目前看,有平臺就邁出了積極的步子。5月22日,「網信中國」公眾號就發文稱,中央網信辦正持續加強信息推薦算法治理,其中明確提到,在完善推薦內容審核方面,抖音創新推出熱點當事人核實機制,防止擺拍造假、仿冒蹭熱、拼湊剪接等惡意傳播行為。
抖音近期發布的《抖音社區熱點信息和賬號治理規則(試行)》,則是著眼于將這類機制進一步完善和加以常態化。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的問題。」這份規范,就抓住了爭議熱點亂象治理的兩個核心命題:
一是建立「事實優先」的傳播秩序。
規范明確要求對「新聞要素不齊全、信息來源不明」的存疑熱點持續追蹤,對傳播偏激情緒、可能引發網暴的爭議熱點重點研判。
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改變「流量至上」的內容分發邏輯,相當于為爭議熱點過度發酵噴冷卻劑。
二是劃定「流量變現」的行為紅線。
針對當事人「趁熱變現」問題,規范提出「冷靜關注,限制變現」原則,在事件流量激增期暫停直播打賞、電商帶貨等功能。
切斷「靠爭議牟利」的利益鏈條,無異于給爭議流量變現踩剎車。
▲試行規則對爭議事件當事人賬號不當獲利進行了限制。
對存疑事件進行標記追蹤,提示用戶「此瓜不保熟」,為真相披露預留空間;對當事人身份進行認證,防止仿冒者蹭熱度牟利,消除靠負面流量牟利的機會……多管齊下,著眼的是截斷爭議熱點跑偏異化的空間,讓事件本身先回歸事實本位,讓公眾情緒先回歸理性方位。
本質上,不讓事實不清的爭議熱點事件過度發酵,不讓爭議事件當事人靠爭議流量趁熱變現,亦是對某些常識的強調:熱點事件的傳播必須守住事實底線,商業變現必須遵循公序良俗。
結合政策背景看,這也是對監管要求的呼應和落實——中央網信辦2024年4月開展「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重點整治「自導自演式造假」「不擇手段蹭炒社會熱點」「以偏概全設置話題」「違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設」等突出問題,2025年4月啟動「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就是要著力推動形成健康的網絡輿論生態。
05
平臺將關口前移、將責任前置的主動治理,是在阻斷爭議熱點跟流量狂歡的轉換鏈條,也是在用平臺履責來召喚社會共治體系中的多方補位。
平臺給爭議熱點的熱度降溫,給爭議流量的變現設障,其實就是提醒大眾:在爭議熱點面前,要多「等一等」「看一看」,別被網上的只言片語、視頻片段牽著鼻子走,也別被那些亂帶節奏的說法帶著跑。
社會心理學家吉爾伯特認為,不管信息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甚至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人們在第一次接觸時都會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他們會相信所了解到的任何東西。
哲學家、數學家羅素也曾說:人是一種輕信的動物,必須得相信點什么;如果這種信仰沒有什么好的依據,糟糕的依據也能對付。
但「多聞闕疑,慎言其馀」,我們對公共輿論場的價值,不在于急著站隊,而在于追求真相;不在于「即刻躁動」,而在于「延遲表達」。
在《后真相時代》里,作者赫克托?麥克唐納提到了四大類「競爭性真相」:片面真相(真實但不完整);主觀真相(通過主觀感受和判斷得出,可能隨時會改變);人造真相(有意篩選或刻意打造);未知真相(未來可能會發生但還未變成現實)。
「真相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我們不只要避免「認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還應盡可能看到所謂真相究竟是哪種真相。
▲「后真相時代」成了當下網絡中的熱門詞匯。
這需要我們保持克制審慎:偏聽則暗,不要只信胖貓姐妹呈現的胖貓譚某聊天記錄——因為那可能是經過精心剪切過的;不要人肉拖行那只貓的女司機——因為她可能是無辜的。
說到底,社會該對表「向善」要求確立某些基礎共識——
不能「事實不明,流量先行」。
進一步講,不是什么事情都該獲得流量,不是什么流量都可以拿來變現。
?作者 | 佘宗明
?運營 | 李玩
轉載須經許可
廣告合作請聯系微信號:rabgogo88
或手機號:18810070968
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