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近日,山西大同“兩名環衛工人花4個小時翻8噸垃圾為游客找兒童手表”事件引起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質疑此行為“值不值得”?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民生無小事”是否有邊界?是否所有訴求都要滿足?
7月15日,極目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政治社會學和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研究專家、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他認為,該事件總體上是值得的,網友的討論以及由此引發的話題熱議,客觀上讓更多人知道了大同的文旅服務。同時,部分網友的質疑偏離了事件核心,是一種網絡情緒的宣泄,也應該引起注意。
圖源:山西日報
極目新聞:網友質疑,環衛工大熱天翻8噸垃圾找兒童手表,值不值?
尚重生:值不值得要看從哪個角度分析。從城市形象和社會治理角度來看,是值得的,因為游客撥打了12345熱線,現行制度和規定下,相關部門必須接訴即辦。其次,這一行為對大同文旅的形象起到正面宣傳作用,讓更多人知道了大同文旅的服務質量。
如果從環衛工本身的工作量來說,這是內部管理的問題。主管部門或公司可以給予獎勵,以作為對他們辛苦勞動的補償。目前,當地已經做出了相關決定。因此,總體來說,這件事是值得的。
極目新聞:有網友提出,“民生無小事”有沒有邊界,是否所有訴求都要滿足?您怎么看?
尚重生:我認為這是網民關注過度。是不是“小事”應該由做事的一方決定。如果大同市相關部門認為“找兒童手表”不是“小事”,那么“找兒童手表”本身就無可非議。
另外,部分網友的質疑也存在方向上的偏離,比如造謠丟失兒童手表的游客為某地官員,這是一種網絡情緒的宣泄,并不是健康的互聯網發言。就已經通報的情況來看,丟失兒童手表的人,并不是官員,也沒有其他特殊身份。
極目新聞:有網友和輿論說,環衛工在高溫天翻4個小時、8噸垃圾,只為找一個兒童手表,是否忽視了環衛工自身健康和工作量,您怎么看?或者能否兩者兼顧?
尚重生:環衛工的工作職責就是從事與之相關的勞動,高溫天翻8噸垃圾確實會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但可以通過獎勵、補償等方式保障其權益。目前來看,當地已經進行了相關安排,這也可以說是“兼顧”。
極目新聞:有媒體報道,當地曾在事發前一天召開環衛工欠薪治理專題會議。有網友提出,當地一邊存在環衛工欠薪,一邊安排“找兒童手表”這樣的“重活”,一邊還對環衛工給予獎勵,是否自相矛盾。
尚重生:欠薪和“找手表”是兩個獨立事件,沒有太多關聯度,不應該放在一起說。欠薪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發生,治理欠薪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決開展,這毋庸置疑。但把欠薪及治理欠薪和“該不該找手表”“該不該獎勵”關聯在一起,屬于混淆概念。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是不是存在欠薪就不用“找手表”,“找手表”就不存在欠薪,這是個很明顯的常識性錯誤,其實兩者無關聯。
極目新聞:近年來,各地在文旅服務和宣傳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大同這次卻引來如此多的關注和質疑,您對此怎么看?
尚重生:我認為此次事件以及其引發的討論,是一件好事。因為網友的質疑,客觀上讓“找手表”這個事兒成了網絡熱點,讓更多人知道了大同文旅的服務,“質疑”及其引發的熱議,在客觀上也起到了宣傳大同文旅的作用。
另一方面,需要提醒的是,部分網友對該事件的討論,使輿論關注的焦點偏離事件核心,比如造成對個人的“網暴”,這是應該警惕的。其次,游客無特殊身份,兒童手表屬于無意丟失,當事人沒有破壞大同文物,也沒有其他不良行為,游客本身沒有主觀惡意。第三,大同市相關部門屬于依法依規處置,也不存在管理上的不妥。
因此,總體上來說,“環衛工人花4個小時翻8噸垃圾為游客找兒童手表”,在社會管理方面是沒有問題的。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