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有些人為了討好美國,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佐蘭·金吉奇就是一個例子。他是塞爾維亞前總理,2001年把前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打包送到了海牙國際法庭,名義上是“伸張正義”,實際上卻是為了換取美國的經濟援助和西方的政治支持。很多人罵他是“叛徒”,甚至最后搭上了自己的命。金吉奇的下場真是讓人拍手稱快。
一、金吉奇的野心,投靠西方的起點
佐蘭·金吉奇出生在波斯尼亞一個軍人家庭,他不是那種只知道聽命令的人,特別喜歡哲學,年輕時跑去德國留學,跟著哈貝馬斯混了一陣子,拿了個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被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市場洗了腦,滿腦子都是歐洲一體化的夢想。1989年,東歐亂成一團,南斯拉夫也開始散架,他覺得機會來了。
回國后,金吉奇和幾個朋友一起搞了個民主黨,目標就是推翻當時的掌權者米洛舍維奇。他批評米洛舍維奇的民族主義政策,說他把國家帶進了戰爭和分裂的深淵。1996年,他當上了貝爾格萊德市長,開始一些西方式的改革,比如修路、整頓政府部門,還把跟米洛舍維奇關系密切的官員和媒體收拾了一遍。
到了2000年,米洛舍維奇在選舉中輸了,卻一直不走,塞爾維亞老百姓忍無可忍,爆發了“推土機革命”。金吉奇趁機站出來,帶著反對派把米洛舍維奇趕下了臺。2001年,他當上了總理,一上臺就滿口歐洲一體化,還簽了協議,想把塞爾維亞綁在西方的戰車上。
金吉奇打著改革的旗號,實際上是想把國家的主權拱手讓給西方。
二、引渡米洛舍維奇,一場徹頭徹尾的賣國交易
金吉奇當上總理沒多久,就碰上了個燙手山芋。米洛舍維奇下臺后被抓了起來,美國和歐盟立馬跳出來施壓,要求把人送到海牙受審。2001年,美國人直接找到金吉奇,開出了條件:1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換米洛舍維奇的命。金吉奇沒猶豫就點頭。他心里清楚,塞爾維亞剛打完仗,經濟一團糟,這筆錢能解燃眉之急。
2001年6月28日,米洛舍維奇被秘密抓走,送上了飛往海牙的飛機。憲法明文規定,不能隨便把公民引渡出去,得走司法程序。可金吉奇直接繞過議會,簽命令就把人送走了。消息一傳開,街上全是抗議的人,墻上寫滿了“叛徒金吉奇”,大家覺得這不光是賣了總統,更把國家的臉面踩在了地上。
更可氣的是,美國那10億美元也沒全給,事后只掏了7000萬,剩下的錢找各種理由拖著不放。金吉奇以為靠著美國能翻身,結果人家把他當棋子用完了就丟一邊。米洛舍維奇在海牙的審判也沒啥結果,2006年死在監獄里,連個罪名都沒定下來。塞爾維亞人一看,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把人送出去受罪,卻連個說法都沒有。
而且金吉奇為了討好西方,還簽了些見不得光的協議,比如放棄對科索沃動武,換取跟歐盟的談判資格。結果2008年,科索沃在美國的撐腰下宣布獨立,塞爾維亞什么也沒撈到。他不是在救國,是在賣國。
美國在全球到處搞亂,扶持這種“代理人”來搞垮別國,手段下作。而金吉奇以為靠著美國能救塞爾維亞,結果只是給國家挖了個更大的坑。
三,金吉奇的結局,自食惡果的下場
金吉奇的賣國行為,終究沒逃過報應。2003年3月12日,他在貝爾格萊德政府大樓前被槍殺,當場斃命。刺殺他的叫烏萊梅克,帶著黑幫和米洛舍維奇的老部下干的。事后調查發現,金吉奇本來還想收拾這些黑幫,可惜沒來得及動手,自己先沒命了。
2007年,法院判了烏萊梅克和槍手40年監禁,其他同伙也挨了重刑。金吉奇下葬那天,西方領導人發來悼詞,吹他是什么“民主英雄”,可塞爾維亞老百姓不吃這套。街上有人直說:“他死了我才安心。”民調顯示,支持他引渡米洛舍維奇的人不到三成,大多數人覺得他就是個叛徒。他的死,在很多人眼里是大快人心。
金吉奇留下的東西,說不清是福是禍。他搞的改革讓塞爾維亞跟歐洲靠了點邊,可代價是國家分裂、民心渙散。科索沃沒了,米洛舍維奇的審判沒結果,他自己也死了。西方媒體把他捧上天,可在塞爾維亞,他就是個“賣國賊”的代名詞。
國家領導人得有底線,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就把主權和民族尊嚴拿去換。金吉奇的下場,證明靠著西方是沒好果子吃的。國家的命運得自己掌握,絕不能指望別人施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