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深圳文博會現場,江蘇展區掀起“國潮風暴”。在若態展位前,“大唐風華”盲盒玩偶憑借古今混搭美學成為年輕人爭相打卡拍照的“頂流”。
展會背后是江蘇文創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2024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突破1.61萬億元,千余件文創產品構建領跑全國的文化產業矩陣。從非遺潮玩到IP活化,江蘇正以創新為筆,在傳統與現代間勾勒東方美學新圖景,讓千年文脈化作潮酷生活底色,推動文化傳承與文創產業升級同頻共振。
非遺技藝:從傳統紋樣到潮流符號
非遺技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江蘇文創巧妙地將非遺的圖案、工藝融入現代產品設計,讓古老的技藝以時尚的形式走向大眾生活。
在第二十一屆深圳文博會上,來自江蘇東海的手工穿戴甲大放異彩。東海匠人將漆器、絨花、剪紙、掐絲琺瑯等非遺元素和千里江山圖、仕女圖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甲片設計,讓方寸甲片成為了傳播東方美學的全新文化載體。漆器的流光、絨花的溫婉與《清明上河圖》的市井煙火,經微雕、掐絲工藝凝于方寸佳片,讓千年文脈于指尖時尚觸及世界。
目前,東海縣已擁有200個穿戴甲制作團隊,從業人數超5萬人。2024年80億元銷售額占全國七成,2025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激增91%,四成產品漂洋過海。當非遺紋樣成為文化出海的“美甲密碼”,古老技藝在潮流迭代中完成自我革新,更讓東方美學在全球指尖綻放新生機。
文博會上展出的東海縣手工穿戴甲。圖片來源/連云港發布
江蘇諾藝琴韻的非遺首飾也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焦點。一枚飾品融合蘇繡、金箔、大漆等多項技藝,兼具壓襟、吊墜、胸針3種功能,傳統工藝經創新設計化身為時尚單品。創始人岳琰引入激光打印、3D建模等新技術,結合納米新材料,讓蘇繡首飾迸發“新質生產力”,全渠道銷售額突破600萬元,讓針尖上的非遺成為潮流符號。95后亂針繡傳承人張露創立的清禾宮品牌,以虛實亂針繡作品《她》傳遞年輕視角,不到3年便以“刺繡+茶飲+文創”的復合模式,將亂針繡融入商務伴手禮與生活場景,顛覆非遺“老氣”印象,展現出“非遺+生活方式”的創新潛力。
諾藝琴韻展出的非遺首飾。圖片來源/蘇州高新區發布
江蘇文創讓非遺技藝煥發新生。當穿戴甲、蘇繡飾品等將傳統紋樣與潮流融合,東海甲片文化出海,蘇繡飾品破圈,古老技藝正以 “潮” 姿態走向世界,在傳承創新中續寫東方美學新篇。
國潮IP破圈:文物活化與潮玩創新
如果說非遺是傳統文化的根脈,國潮IP則是傳統文化的“潮化表達”。若態文創以“解構經典、重構潮流”為核,在國風文化與現代潮玩間勾勒出獨具東方美學的新圖景。若態旗下“若來”品牌的Nanci囡茜系列盲盒,堪稱跨界破圈范本。“大唐風華”系列將盛唐仕女轉化為Q版少女,襦裙寶相花紋簡化后搭配馬卡龍色系與珍珠元素,讓盛唐氣象以萌系姿態觸達Z世代;“今夕何夕”系列化身楊貴妃、李清照、羋月等歷史女性角色,頭飾服飾各處細節還原朝代特色,配色也貼合不同時代的生產力水平。
這種“萌系解構+潮感重構”的設計,在社交平臺掀起“開盒即開卷”的國風熱潮。以IP為媒、創意為橋,讓潮玩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接口”,讓傳統文化從典籍走向消費前沿。
當非遺紋樣成為盲盒基因,詩詞意境化作潮玩內核,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重新定義“國潮”——不是復刻傳統,而是以現代視角重譯東方美學,讓每個潮玩成為可收藏的文化切片,在年輕一代的掌心續寫千年文脈。
若態推出的一系列國風少女盲盒。圖片來源/微訊江蘇
六朝名士說起南京方言,漢代金餅化身潮人配飾,江蘇文創以“腦洞”大開,讓歷史“活”成頂流。南京六朝致物館用會嘮嗑的六朝人物徽章、會賣萌的竹林七賢冰箱貼把千年文化底蘊化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掀起一股購買熱潮。常州博物館金色海昏漢代出土文物特展復刻金餅冰箱貼出圈,首日售罄戰績堪稱跨界“頂流”。“蹲了3次的‘小粉爐’,今天終于搬回家了!”市民葉女士為了買到數見蘇韻文化展中的“話題王”小粉爐冰箱貼,特意定了鬧鐘提醒自己開展時間,一早就來展館排隊購買。從文物IP活化到非遺煥新,江蘇用潮玩搭建起古今對話的橋梁,讓傳統文化變身行走的流量密碼,掀起一波又一波文化消費熱潮。
常州博物館金色海昏特展的金餅冰箱貼。圖片來源/常州青年
文創賦能:由單一手作到全鏈發展
文創不僅是文化的詩意表達,更是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產業,江蘇文創帶動產業鏈蓬勃發展。惠山泥人“大阿福”堪稱破圈典范。
這個承載著無錫百年民俗記憶的IP,以跨界破界之姿激活多元場景:當NANIMOMO阿福的憨萌形象躍入《沙孩兒》動畫,傳統泥塑與數字藝術碰撞出童趣火花;套尺、便利貼、香薰等文創周邊的誕生,讓非遺從展柜走入日常;黿頭渚福喜文化節上,惠山泥人藝術與園林雅韻共舞。
與此同時,“大阿福”進駐10余所校園的非遺課堂,化身文化傳承的“萌趣使者”,在兒童心中播種文化傳承的種子。現代設計理念讓“大阿福”從單一的手工藝品蛻變為產業符號,激活影視IP開發、文創衍生品生產、文旅活動策劃等產業鏈條,以文化價值賦能產業升級,彰顯文創對傳統產業的“破圈”驅動力。
惠山泥人NANIMOMO系列文創。圖片來源/無錫日報
“南京阿槑”是文創賦能產業升級的鮮活樣本。創始人金立峰以動漫形式提煉南京老城記憶,將市花梅花轉化為潮流符號,塑造出講南京方言的“憨萌少年”IP。這一形象以700余款文創產品觸達大眾,從語音鑰匙扣到建筑便簽本,構建起城市記憶的潮玩載體。如今,該IP以千萬級產值為核心,形成覆蓋IP授權、文創研發、文旅聯動的產業矩陣,不僅攬獲千萬粉絲,更以“文化+產業”雙輪驅動,讓金陵文化通過現代載體走向世界。
南京阿槑主題繪本。圖片來源/南京阿槑
從指尖非遺到潮玩IP,江蘇文創以“傳統基因+現代表達”頻頻破圈。讓非遺技藝融入時尚基因,讓文物IP蛻變為潮玩符號,以現代設計重構東方美學密碼,千年底蘊在此化為觸手可及的生活溫度。未來,江蘇文創將繼續挖掘傳統文化的潛力,推動文創產業持續蓬勃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莊佳威
來源:連云港發布、蘇州高新區發布、微訊江蘇、常州青年、無錫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