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腳短才能拐彎,針腳一長就不自然了……”5月27日午后,在慧繡文化空間的繡架前,江南閨繡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范冬梅正輕捻繡針,為兩個女兒黃箬溪、黃箬谷細細講解著針法。銀針輕引,彩線紛飛,母女三人的身影在光影中交錯,仿佛繡出了一幅江南的溫婉與細膩。
這幅被江南閨繡畫非遺項目負責人黃毅形容為“小院深閨日漸長,引針繡繪群芳樣”的日常畫面,不僅定格了一個非遺之家的傳承圖景,更折射出江南閨繡畫這門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的蓬勃生機。
因愛結緣,在嘉深耕
范冬梅與江南閨繡畫的結緣始于一場邂逅。“用王菲的一首歌曲來回答,那就是《因為愛情》。”范冬梅說,她讀大學的時候,遇到了正在蘇州攻讀古典文學研究生的黃毅。兩人相識相愛,一路走進婚姻殿堂。當黃毅發現她自幼跟媽媽習得的刺繡功底時,一句“何不系統研習這門技藝”的提議,讓范冬梅踏上了刺繡之路。
最初,范冬梅學習蘇繡,憑借基礎,她上手很快,繡一些油畫靜物、水鄉風光不在話下。這時,黃毅向她提及一種更為古老、清雅的閨繡畫藝術,鼓勵她用針線去表達傳統文人的書畫。“這不僅要求針法嫻熟,還對刺繡者的綜合素養要求很高。對我而言,無疑是非常大的挑戰。”范冬梅說,機緣巧合,她有幸拜師江南錢氏的刺繡名家,開始專攻閨繡畫藝術。
后來,黃毅進入上海高校從事傳統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范冬梅跟隨丈夫來到嘉定,開設慧繡藝術工作室。黃毅進行江南閨繡畫的理論研究,范冬梅潛心于藝術的創作。十多年來,夫妻倆共同致力于這一傳統美術的傳承和推廣。2023年,江南閨繡畫入選第十二批嘉定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次年范冬梅被認定為代表性傳承人。“心中的熱愛與家人的支持,讓我從未動搖,堅持至今。”她感慨道。
家風浸潤,代際相傳
《清代錢大昕竹石芝仙圖》《清代王翚竹溪仙館扇面》《黃幻吾紫藤文禽圖》《稚愛中國夢》……在慧繡文化空間里,陳列著一幅幅精美的江南閨繡畫作品,其中不乏兩個女兒的作品。這對姐妹花自兩歲多起,便在母親的指導下辨識繡線,現在已能獨立完成小作品。
說起第一次接觸刺繡的情景,7歲的黃箬谷記憶猶新:“我看著媽媽和姐姐在刺繡,我也想學,就讓媽媽教我繡一只天天抱著睡覺的小海馬。雖然海馬挺難的,當時沒繡完,但我卻逐漸學會了簡單的針法,比以前更有耐心了。”
繡錯了要拆掉重來,分析繡稿需琢磨一幅畫的前后層次、遠近關系,當姐妹倆完成作品時特別自豪。9歲的黃箬溪回憶,兩歲多時用的是小圓繃,媽媽會先教她用滾針繡一些小花、小動物的輪廓;長大些便學著用斜纏針繡書法字、用打籽針繡一粒粒的桂花、用套針繡有漸變色的花朵和葉子。再后來,她們開始嘗試用更多的針法繡一些書畫名家的小品。
姐妹倆共同創作的《稚愛中國夢》耗時28天,以長城為背景,繡出對家國情懷的童真表達。作品曾在“2022‘虹口杯’非遺手工創作大賽”中榮獲二等獎。“我最喜歡的是揚州八怪的山水圖,妹妹用平針繡了一幅黃賓虹的桃花圖,我想嘗試學習亂針繡,在媽媽的指導下順利繡出了這幅作品,感覺很有意境。”黃箬溪說,最近她們正挑戰著名書畫家溥心畬的《寒梅珍禽圖》,平針與亂針技法也已駕輕就熟。
《稚愛中國夢》
絲線系家風,稚手繡華章。在這個文化家庭里,刺繡早已超越技藝傳承的范疇,升華為獨特的家風。餐廳、客廳、書房、臥室處處都有閨繡畫作品,這既是藝術品,更是流動的教科書。
“身教勝于言傳。”范冬梅將刺繡融入家庭教育。平時,她在家刺繡時,姐妹倆在學業之余也會跟著一起繡,并且給親友們繡制帶有吉祥圖案的生活小件作為小禮物。周末與寒暑假的家庭刺繡時間,她會給孩子們講解自己繡的山水、花鳥和人物,運用了哪些針法,用幾絲線去繡繪,為什么要這樣去繡,讓非遺技藝化作潤物無聲的家風。
這種“耳濡目染+專業指導”的傳承模式,讓非遺技藝融入了家庭生活。“看到姐妹倆坐在繡繃前,我就像看見兒時的自己,常常會有欣慰、有感動,也會有期待。有時我會偷偷拍下姐妹倆認真刺繡時的模樣,期待著她們的作品。”范冬梅坦言,現在愿意以刺繡為職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尤其是江南閨繡畫對藝術性的要求極高,更需要有人將這門閨中絕藝更好地傳承下去。雖然她并不強求女兒以刺繡為職業,但從穿針引線、到劈絲分線,再到千針萬線的刺繡過程能磨煉心性,更能讓孩子們懂得何為堅持。
非遺傳承,共繡新篇
江南閨繡畫是融合詩、文、書、畫、印的一種藝術刺繡。在古代,它不僅是屬于女孩子們的閨中絕藝,更是文人夫婦通力合作、藝文寄興的一種書齋雅趣。
如今,范冬梅與黃毅正是這樣的組合。黃毅負責閨繡畫的理論研究與國學教育,為女兒講解詩詞書畫,設計刺繡紋樣底稿;范冬梅則專注技藝傳授,教姐妹倆學習針法。
在黃毅看來,江南閨繡畫的傳承是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相互的理解、支持和關愛,讓他們構建起和諧的家庭,也是孩子們成長和發展的穩定基礎。“我們引導兩個女兒學習閨繡畫,一方面是培養她們興趣,掌握傳統針法,具備非遺傳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希望她們能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能接受美的熏陶,養成端莊嫻靜的性格、持之以恒的態度以及知書達禮的氣質。”黃毅說,江南閨繡畫不僅成為他們最核心的家庭文化,也形成了其樂融融、共同進步的家庭氛圍。
而對范冬梅而言,每一針落處,皆是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她帶著江南閨繡畫技藝走進了學校、社區和商圈,也走出了國門,通過展示江南閨繡畫藝術精品、文創設計、女紅教學和文化講座等方式,將受眾延伸到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甚至不同國籍的人群。最近,《江南閨繡畫》入選上海社區教育“名師名課程”項目建設,成為本年度上海市8個入選課程之一。范冬梅正精心籌備系列微課錄制,后期將在上海終身教育資源配送平臺上線。
從閨閣到課堂,從家庭到社會,當非遺傳承與家風建設同頻共振,這根絲線讓傳統技藝獲得穿越時空的生命力,繡出一幅傳統與當代交織的文化圖景。
撰稿:楊育杰
攝像:章澤生
編輯:徐宇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