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資源型的城鎮,如果發展的高峰時,不注重轉型,不注重可持續發展,到最后的結局多半都會很悲慘,類似的例子很多,前期介紹過重慶的天府鎮,如今又在江西遇到了新街社區,原本是一個因為煤礦而興的城鎮,繁華時期有3萬多人,如今沒落,還只有十多戶人家在堅守。
新街社區地處大山深處,原來是萍鄉礦務局楊橋煤礦的所在地,從這些年拆鄉并鎮可以推斷,曾經這里應該是一個城鎮,只是后來被兼并了,改制成的社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鳳陽鎮白水村,地處分宜縣北側城郊的大山深處,緊鄰中國夏布文化村,距離分宜城區不遠,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路程。
在楊橋煤礦建設以前,白水村都已經開始煤礦開采,只是那時候不叫礦,而是以“井”來稱呼,叫做“禮堂井”,1971年開始擴建成年產30萬噸的煤礦,過程有些曲折,遭遇國家調整產能,中途停工過一段時間,1982年重新開工建設,歷經三年,1985年建成投產,同時更名為“楊橋煤礦”,隸屬于萍鄉礦務局。
楊橋煤礦屬于國營性質,同那時候多數國營企業一樣,都是按照企業辦社會的原則建礦,礦區高峰時期有員工、家屬以及其他相關人員3萬多人,為了服務這幾萬工作生活,礦區配套設施也齊全,學校醫院,俱樂部銀行等設施一應俱全,人口數量多,設施又齊全,其繁華程度并不輸于普通縣城。
盡管楊橋煤礦礦區繁華如縣城,煤礦輝煌卻沒有持續多久,從1985年開始運營,到2016年8月,僅僅只有30多年的時間,礦區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具體原因不清楚,僅從礦區轉崗分流的通知來推斷,大概率是因為資源枯竭,煤礦被迫關停,最后成為了礦山舊址。
資源型城鎮在關停后,多半都逃不出被廢棄的厄運,只是楊橋煤礦的命運更特殊,煤礦關停至今還不到10年,所有員工家屬都離開了曾經溫馨的家園,雖然也有附近村民入住,但數量不多,也就十多戶人家,平均每棟樓房還不到一戶,造成大量樓房被閑置,沒有主人,更沒有管理人員,任憑風吹雨淋,早已經雜草叢生。
作為旅行博主,探尋過許多廢棄樓房,尤其是三線建設時期的三線廠,三線廠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出于安全需要,建設之初是計劃長期隱藏在大山之中,形勢變化后迫于無奈才被廢棄。而楊橋煤礦不一樣,畢竟是資源型企業,被廢棄是可預見的事情,但當年并沒有想到這些,才有今天大面積樓房被閑置的尷尬場面,多少有些令人惋惜,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