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西新聞聯播
編輯整理:雙一流高教
5月21日,江西省政府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在南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省長葉建春會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韓尚峰一行,雙方共同見證簽約。副省長孫洪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劉波代表雙方簽署協議。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葛世榮出席活動。
其間,省科技廳、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江西理工大學、贛州市政府簽署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江西研究院合作共建協議,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代表省科技廳簽約。
葉建春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對韓尚峰一行表示歡迎。他說,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我國能源領域的頂尖學府,與江西有著較好合作基礎。當前,江西正以推進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抓手,持續提升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及管理水平,為構建體現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資源支撐,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作出江西貢獻。希望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充分發揮學科與科研優勢,加強與我省企業、研究機構、高校的合作,在人才培養交流、創新平臺搭建、科技難題攻關、成果轉移轉化等工作上給予江西更多支持。我們將努力做好對接和服務工作,推動省校合作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韓尚峰表示,江西是礦產資源大省,有色金屬產業基礎好、體量大、前景廣。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將繼續秉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等理念,發揮自身優勢,助推江西有色金屬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雙方合作邁上新臺階。
籌建的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江西研究院將依托各方優勢特色,面向世界礦冶技術革命新趨勢,圍繞智慧礦山、關鍵礦產資源綠色開發與利用、碳達峰碳中和、智能制造、礦區生態修復等重點領域,在平臺載體建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人才培養與引進、校際合作等方面深入合作,努力建成現代礦業新發展形勢下國內領先的礦業科技創新基地、產業發展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培養聚集基地,有效推動我省關鍵礦產資源綠色開采與清潔利用、礦區生態建設以及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助力推進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贛州市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同時也是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1960年和1978年,學校先后兩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設有研究生院和13個學院。學校有兩個校區:學院路校區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區學院路,沙河校區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園區。
學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1931年,更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1938年,學校西遷并與東北大學、北洋大學、北平大學的工學院聯合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焦作工學院復校并于1949年回遷焦作。1950年學校遷至天津,更名為中國礦業學院。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采礦科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學校因此聚集了全國一流的采礦科學技術人才。1953年,學校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1970年,學校遷至四川合川,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78年,學校在江蘇徐州重建,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同時在北京學院路原址設立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2000年,學校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經中央編制部門批復同意,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獨立辦學。1997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6年成為“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成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