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華為、理想的思路相仿,長安汽車有意打破產品和營銷之間的業務界限,讓最接近用戶和市場的負責人來統籌引力、啟源兩個品牌。
如今高層職能已經變了,下一步是組織架構。
文|邢芮芳
冒詩陽
汽車像素(ID:autopix)原創
01.增設 CEO 打通產品、營銷
長安汽車兩名核心高管的職位突然變了。
汽車像素獨家了解到,長安汽車近期新任命了兩名產品 CEO,分別管理引力、啟源兩個品牌。擔任啟源產品 CEO 的是原長安啟源市場部總經理狄智睿,引力的產品 CEO 則是原本擔任引力市場部總經理的袁志雄。二人都向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葉沛匯報。
“產品 CEO” 是長安汽車設置的新職位,一位接近長安汽車的負責人告訴我們,長安汽車希望打通產品和營銷兩項職能,兩位高管的職責調整后,將不止為啟源、引力的銷量負責,還需要為兩個品牌的產品負責。
在汽車行業中,研發、生產、市場等部門往往各自為政,導致資源分散,降低決策效率。很多車企都在嘗試從頂層設計上打破部門墻,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增加技術研發、成本控制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協同。
這些正是長安汽車需要解決的問題。
引力、啟源是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體系的核心。2024 年初,長安汽車將 V 標下的 CS 序列、Uni 序列與長安歐尚等燃油車品牌整合,形成了長安引力,由此引力成為長安自主品牌傳統乘用車的唯一代表。2024 年長安汽車全年銷量 268 萬輛,引力貢獻了其中 121 萬輛。
雖然總量大,但引力主要面向被蠶食的燃油車市場,需要更精準的產品定位才能守住陣地。長安引力的產品由多方整合而來,導致產品線混亂而復雜,亟待重新梳理。
啟源的問題同樣突出。目前長安體系內共有四個自主乘用車品牌,分別是長安引力、長安啟源、深藍汽車和阿維塔,后三個都是新能源品牌。
深藍和阿維塔是獨立公司,只有啟源由長安汽車直接管理。三個新能源品牌中,啟源成立于 2023 年下半年,時間晚于深藍和阿維塔,定位也是在這兩個品牌之下。
雖然是新品牌,但啟源的產品策略同樣不甚清晰。成立不到兩年,啟源共發布了六款產品,除去最新上市,還沒有有效月銷量的 Q07 外,今年 4 月,其余五款車合計銷量不到 8000 輛。
▍長安啟源 E07
其中,啟源去年發布的全新產品只有一款 E07,產品定位為 “可變 SUV”——可以在 SUV、轎跑、皮卡等多種形態中切換形態。這款充滿奇思妙想的新車定價 20.99 萬元至 29.99 萬元,今年 4 月,E07 月銷量為 93 輛。
對于新品牌而言,產品策略直接影響品牌形象。如果營銷團隊不能有效參與進產品定義、策劃的決策中,最后只能是工程師團隊給什么就賣什么。
2024 年長安啟源全年銷量 14.6 萬輛,沒能完成年初定下 25 萬輛的銷量目標。一位接近長安汽車的負責人告訴我們,期間長安汽車調低了啟源的年度目標,來緩解新品牌所面臨的考核壓力。今年長安啟源年度銷量目標是 27 萬輛,銷量目標壓力下,新車型的容錯空間縮小。
我們獨家了解到,長安啟源已經在重新梳理產品線,以厘清品牌形象。兩款來自長安引力的 “換標” 車型 Q05、A05,預計會在明年重新整合回引力。
今年 4 月,Q05 和 A05 月銷量分別是 2136、1520 輛。
02.
難在組織架構
長安是一家工程師文化積淀很深的車企,新車大部分由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下稱全研)來統籌,后者是長安的核心研發機構,由長安汽車副總裁張曉宇分管。一位全研的負責人告訴我們,副總裁是全研開發產品的統籌決策者。
設置新崗位 “產品 CEO” 之前,雖然啟源、引力兩品牌的銷售團隊內也設有產品策劃總監,但這一崗位,無論從級別還是職能來衡量,都無法有效影響產品決策,更多是做流程對接。
產品由全研說了算,但在全研內部,并不是按品牌來搭建組織架構。我們了解到,負責新車的主要部門有兩個,即海外開發部、新汽車開發部,分別負責未來 5 到 10 年,整個長安旗下品牌海外、國內兩個市場的新車開發。大而全的開發體系下,全研很難兼顧各個品牌的獨特訴求。
長安需要產品從 “工程師思維” 轉向 “用戶思維”,讓產品體系直接為市場負責。新設置產品 CEO,就是為了提升銷售團隊在產品中的實際權限,除了市場銷量,他還要介入一款車的策劃、定義以及后續迭代。
▍新任啟源產品 CEO
但要完成轉變,高層變化只是第一步。按照其他車企的經驗,打通產品和營銷,至少需要從 CEO 級、總監級、再到經理級以下,都設置對應的負責人,甚至要為每一輛車設置一名產品經理。此外,營銷端和研發端都需要調整組織架構,比如具體到某一款車,需要各設置一個產品經理角色。
除了崗位職責轉變,還得建立清晰的責任關系,否則打通后不僅無法讓產品和營銷共同對結果負責,反而會模糊責任,導致互相推諉。
對于長安而言,重新設置流程的難度不小。崗位職能、考核方式、流程都需要重新梳理。比如我們了解到,雖然啟源、引力是獨立品牌,但在長安汽車的銷售體系中,多數員工都需要同時接受兩個品牌的業績考核,以體現出公司的一盤棋。
雖然困難,長安汽車在執行上頗為堅定。一位長安汽車的負責人告訴我們,任命 “產品 CEO” 后,很多匯報線都需要重新畫,現在這些都在籌備中。
如今在汽車行業中,打通產品和營銷已成為顯學,其中最被追捧的是華為的 IPD 流程,將產品研發和營銷在一些關鍵節點上 “互鎖”。
不只是長安汽車,如何打通產品和營銷,理想、嵐圖、廣汽,甚至合資車企一汽-大眾、上汽通用都有過嘗試,其中只有理想學的最為嫻熟,已從華為的經驗中,演變出了自己的流程。
高層變化是長安汽車醞釀體系變化的開始,但從起步到落地之間,國企背景、體量巨大的長安汽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太多。
本文為汽車像素(autopix)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