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玉米拔節期到了,天公卻不作美。華北多地連續三天暴雨,田里的水都漫過了壟溝。
老張蹲在地頭直嘆氣,剛追肥的玉米稈歪歪扭扭泡在水里。“小滿前后,種瓜種豆”,可這會兒雨水多過了頭。
村里的老人說,以前遇到澇災,都靠挖溝排水救急。
但現在地塊連片,單靠人力挖溝根本來不及。
年輕的農技員小李來了,背著儀器測土壤墑情。
他說積水超過24小時,玉米根系就會缺氧,得趕緊行動。
東北的老李也在犯難,雖說沒暴雨,可夜里霜凍預警又來了。“清明斷雪,谷雨斷霜”,今年氣候咋這么反常?
他去年蓋的塑料大棚,被晚霜打壞了三成幼苗。南邊的王嬸更愁,臺風路徑飄忽,水稻揚花期最怕大風。傳統的防風辦法是插竹竿綁秸稈,可效率太低。
小李建議,低洼地塊要趕緊用抽水機排水,別等太陽曬。排水后還要松松土,讓空氣進到根里,玉米才能喘口氣。東北防霜凍,除了蓋膜,還能在田間熏煙,提高局部溫度。
南方防臺風,提前加固稻稈,比災后補救強百倍。有人說老輩的土辦法過時了,可老李覺得,土辦法加科學才是絕配。
比如草木灰既能防潮,又能當鉀肥,比買化肥劃算。
但他也承認,現代設備確實省力,就是不知道上哪兒租。村里不少人觀望,怕花錢打水漂,結果耽誤了最佳時機。去年隔壁村沒及時排水,玉米減產兩成,現在想想還心疼。
我個人認為,天氣多變,咱不能靠天吃飯,得主動出擊。不管是土辦法還是新技術,管用的就是好辦法。
現在最要緊的是,華北趕緊排水,東北準備熏煙材料,南方檢查大棚。不知道咋操作的,趕緊找村里的農技員,別自己瞎琢磨。留個心眼,接下來半個月還有陰雨,得提前挖好排水溝。
老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耽誤了農時,秋后準后悔。
行動起來吧,現在排水、松土、加固,一樣都不能少!別忘了關注后續天氣,咱種地的,就得盯著天吃飯。
只要咱肯動腦子,再大的天災也能扛過去,您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