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彌問五臺山弘愿老禪師:正確認識自己的方法從何而來?
弘愿老禪師說阿彌啊,正確認識自己的方法源自佛教修行體系中的心性觀照與覺性開發,其核心在于破除執念、直面本心。其路徑是:內觀本心、破除執念、動態認知和修行實踐。
內觀本心——照見真實自我?
修行者需破除對外相的執著,通過禪定覺察心念流動。如六祖慧能強調的“自我覺察”,要求觀察起心動念時不被外境干擾,在內心寧靜中照見被妄念遮蔽的本性。慈舟法師指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真正的修行始于直面內心真實狀態,而非停留在誦經拜佛的表象上。
破除執念——消解認知偏差?
認識自我的障礙源于“我執”,表現為自負、傲慢等心理狀態。傲慢實為自卑的反面投射,需通過“覺察與接納”三步法破除:觀照優越感來源、承認局限、以謙遜利他轉化能量?!镀鹗澜洝分械臉I力流轉觀也啟示我們,執著“自我”本質是對無常真相的誤讀,需以空性智慧消弭主客對立。
動態認知——超越固化標簽?
五臺山的高僧大德曾點醒修行者:“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睆娬{自我認知是持續迭代的過程。真正的進步在于不斷打破原有認知框架,如通過反思發現“過去的幼稚”,在螺旋上升中接近真實自性。
修行實踐——知行合一印證?
正確認知需與日常修行相印證。倓虛法師指出天臺宗“觀心法門”強調在行住坐臥中體察心性;五臺山禪師則以掃帚為喻,說明持戒自律非枷鎖,而是如竹枝扎帚般“導心歸?!钡男扌袑嵶C。這種通過勞作禪修印證心性的方式,將抽象認知轉化為具體生命體驗。
阿彌啊,需特別注意:認識自己并非靜態的概念分析,而是要如《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破除“能認識的主體”與“被認識的客體”二元對立中,實現心性的超越性覺醒。
老禪師啊,看來修行只有一件大事:內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你的心在動。所以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回到你的心。見自己難,難在我們習慣向外求,越來越找不見北。見自己,向內求,觀自己,觀自性本心,破我執,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慈悲心,生智慧心,生如來心。
見自己,內觀自在,發生在你生命中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幫你歷境驗心,提升你的境界;不管你周圍是什么人都是“好”的人,不管他們做了什么事都是“對”的事。天天念能量偈,稽首頂禮至尊諸圣為眾生祈福:南無阿祖太上老君!阿彌陀佛!六時吉祥!阿觀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積德,越來越好!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變得越來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阿觀自在,菩提薩婆訶!阿觀自在,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
(李松陽2025公歷0529《非常財富》第02921篇 阿彌聞道第108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