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潮涌四百年
江海龍舟文化在槳聲燈影中
孕育出兩條黃龍
黃龍坊黃龍與中路黃龍
猶如龍舟基因的雙生圖騰
承載著不同片區的精神皈依
黃龍坊黃龍現由四大、墟鎮兩個社區管理,據《龍溪志略續篇》記載:黃龍坊按祠堂劃分,屬大夫、泉石、桃溪、筠軒、定息等33個祠堂,是八坊龍舟中祠堂最多的龍舟坊。
01
【薪火相傳】從元代宗祠到冠軍龍脊
元至正十年(1350年),福建莆田陳筠軒攜三弟、四弟踏浪而來,在外海開族定居。明萬歷年間,陳氏族人將龍舟競渡刻入家族基因——清道光25年《新會龍溪志略》中昂首的黃龍,至今仍在四大社區祠堂的梁枋彩繪間吐息。
1981年中秋,外海公社龍舟賽上,借用禮樂龍舟出征的四大墟鎮龍舟隊鎩羽而歸。這一槳,劃破了陳氏“舟楫傳家”的尊嚴。港澳同胞陳天敏振臂一呼,海外游子慷慨解囊,當年便在禮樂船廠建造新黃龍。這艘承載著家族榮光的龍舟,自此開啟傳奇篇章。
02
【雙冠傳奇】劈波斬浪的黃金年代
1984年國慶,西江水面戰鼓未擂卻驚濤暗涌。新黃龍獨創“無鼓分段”戰術,72名外海四大、中山、順德好手精密配合,以“靜默突襲”之勢首戰奪魁,“勇冠群龍”金匾至今高懸社區居委會。據悉,“無鼓分段”戰術是1984至1985年間由外海地區龍舟隊伍“四大”創新采用的競速策略,其核心在于通過動作協同實現無鼓點指揮的劃槳節奏控制。
次年賽事更顯鋒芒,新黃龍熟練使出“風車繞”調頭技法:在廣闊西江的彎道,30多米長的龍舟如陀螺急旋,船頭激起的水幕尚未落下,舟尾已調轉方向破浪前行,“飛龍奪冠“匾額再入囊中。
03
【龍舟涅槃】沉睡三十載的重生之路
1985年后,新黃龍靜靜蟄伏在西江畔的龍舟坳。青苔爬上描金鱗甲,藤蔓纏繞坤甸木龍骨,唯有端午漲潮時,老船匠還能聽見龍腹中隱隱的潮鳴。
資料圖
2016年,新黃龍被挖掘機挖斷成多截,社區連夜成立搶救委員會,多方籌齊28.8萬元修繕款,將黃龍送往禮樂船廠成功修繕。如今,修復如初的新黃龍每年端午巡游橫瀝河,黃色龍頭在陽光底下熠熠生輝,鼓聲雷雷,舟槳翻飛,傳誦著陳氏家族的輝煌與傳奇。
來源:江門日報(記者/何榕)、外海街道
關注【江海高新發布】
讀懂高新 關注江海
新聞資訊 一手掌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