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西街道立足新時代青年成長需求,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以共富為目標,構建起“點單式”精準服務、“共建式”資源整合、“雙軌式”創業賦能三位一體的青年發展生態圈。通過課程定制化、服務矩陣化、模式多元化,切實解決青年成長需求,激活社區治理動能,探索出一條青年發展與城市更新同頻共振的市西路徑,為新時代青年工作提供了鮮活樣本。
精準“點單式”服務 點亮青年夜生活
推出青年“點單式”夜校服務新模式,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社群互動交流等多渠道,累計收集轄區百余名青年的學習需求。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反饋意見進行系統梳理,建立“需求熱度榜”,最終選出短視頻剪輯、健身塑形、非遺手作等20余個領域的精品課程,實現課程設置與青年需求的精準匹配。
為切實解決青年“工學矛盾”,市西青年夜校創新采用“青年下班,夜校開課”的錯峰辦學模式,將課程統一安排在晚間19:00-20:00時段。通過“小班制+滾動開班”的靈活排課方式,確保每位學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截至目前,夜校已累計開設攝影剪輯、健身塑形、非遺手工、職場禮儀等30余期精品課程,服務轄區青年約1500人次,學員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8%以上,真正實現了“青年有所呼,夜校有所應”的服務目標。
依托"共建式"服務搭建青年服務矩陣
依托社區文化書院陣地,以多元化青年夜校系列活動為載體,通過“共建式”服務模式凝聚合力,激發青年參與活力,提升街道文化服務的實效性。在利民社區文化書院,“短視頻剪輯從入門到成片”實踐課堂以“理論+實操+互動”模式,助力創業青年、自媒體愛好者掌握短視頻創作全流程;“健身塑形減齡公開課”通過專業器械講解與居家運動技巧分享,倡導科學健身理念,吸引眾多青年踴躍參與;在彩虹湖社區文化書院,“指尖上的非遺”掐絲琺瑯技藝體驗課以“非遺+夜校”形式,帶領青年感受傳統工藝魅力,領悟傳統藝術內涵,既豐富業余生活,又為其成長發展賦能添“技”。
據悉,“市西青年夜校”依托“社區合伙人”,聯動38家企業、社會組織及機構,整合20余項優質文化資源,累計服務青年超2000人次,構建起“資源共享、課程共建”的夜校生態體系。這一模式不僅盤活了社會閑置資源,更推動青年服務向精準化、常態化升級,切實滿足青年多元化成長需求,讓社區服務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創新“雙軌式”賦能 托舉共富創業夢
創新“雙軌式”舉措推動共同富裕戰略落地,點亮青年群體的創業夢想。“市西青年夜校”采用“線上理論+線下實操”雙軌教學模式,聯動近千余名學員同步學習,創新構建“培訓+孵化+陪跑”全鏈條服務體系,行業導師手把手教學,并承諾3個月核心技能達標,全力打造科技賦能直播基地,助其快速搭建創業平臺,組建由10名專業導師、6家愛心企業構成的“護航聯盟”,籌備開展產品展銷等系列活動。
“市西青年夜校”為居民貼心打造“充電+遛娃”雙功能平臺,通過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讓居民在晚間碎片時間實現“一份時間,雙重收獲”——家長既能跟隨專業老師學習技能、陶冶情操,孩子也可同步參與趣味課程,在親子共學中營造積極向上的成長氛圍。參與多期課程的張女士深有感觸:“這里已經成為我們家的‘夜校打卡地’,既能滿足我的學習需求,還能讓我充電賦能后嘗試居家兼職,又能讓孩子在旁參與互動,真正實現了帶娃充電兩不誤!”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居民晚間時間利用率,更為城市夜生活注入了溫馨活力。
市西街道著力打造“青年夜校”品牌,以教育服務為支點,推動社區治理與青年發展深度融合。該項目既是青年成長的“加油站”,又是社區治理的“助推器”。通過持續優化課程體系和服務模式,打造社區活力“強磁場”,在服務青年實踐中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為街道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通訊員 李麗 方子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