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園科院”)浸潤在月季的馥郁芬芳中。花朵呈碧綠色的“綠萼”,莖上不長刺的“黃鉆”,暗紅與明黃色交織的“流星雨”……在北京園科院月季種質資源圃,各色月季姿態萬千。
月季屬于薔薇科薔薇屬,全世界品種超3萬個。盡管種類繁多,但長期以來,北京園林、綠化中種植的月季大多是國外品種。培育自己的月季新品種,成為幾代月季育種人的不懈追求。
“5月是月季人工授粉的最佳時期,我們爭分奪秒,‘五一’假期也沒休息。”在北京園科院的月季育種棚內,月季育種研究團隊帶頭人趙世偉和近10名研究人員、學生戴著手套,忙著給月季進行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是月季雜交繁育的關鍵環節。選擇含苞待放的母本花朵,剝去花瓣,去除雄蕊,再用刷子蘸上此前采集好的父本花粉,在母本花朵的雌蕊柱頭上輕點,一次人工授粉就完成了。
“去年5月,我們對5萬多朵月季進行了人工授粉,平均一天近2000朵。”趙世偉介紹,授粉后的花經過結實、播種、育苗,可成活約10萬株雜交子代,“我們還要進一步篩選,留下在抗病、開花等方面表現好的植株,再進行培育、篩選,最終能‘勝出’的可能只有七八株,整個過程要持續8到10年,可謂是‘萬里挑一’。”
據介紹,北京園科院從事月季研究、育種和推廣應用30余年,近年來通過擴大月季種植面積,建設月季育種棚,不斷改良育種技術,提升育種效率。“到了授粉期,除了研究人員集體上陣,我們還招募志愿者為月季授粉。”趙世偉說,志愿活動吸引了市民群眾踴躍參加,也為育種工作增添了助力。
月季在北京城市綠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育種專家們正在努力培育更多低維護生態節約型月季品種。“月季品種的抗病性、勤花性更好,就可以少打藥、少修剪,既降低維護成本,又能更好保護生態環境。”北京園科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馮慧說。
在育種專家的不斷努力下,近年來月季新品種迭出,北京園科院已培育出“新時代”“紅五月”“春潮”等月季新品種,累計有46個自育品種獲得國家林草局新品種證書。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8日 07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