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為1100字)
“剛上牌的比亞迪海鷗2025款,行駛0.01萬公里,標價僅6萬元——全新車二手價!”類似的廣告在二手車平臺上屢見不鮮。
所謂“零公里二手車”,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已經上牌上險,實際上卻并沒有落地行駛里程(簡單說跟新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這車如果再次交易,從性質上來講已經成為二手車了。
這種套路玩法,本質上是車企用來粉飾銷量和變相降價的工具。廠家既要保價格體系,又要搶市場份額,怎么辦呢?“零公里二手車”就成為了最好的遮羞布:明面上官方指導價格堅挺,暗地里卻聯合瓜子、閑魚等二手商渠道瘋狂跑量,以此來維持表面虛假的繁榮。
還有一部分是廠家和經銷商因市場預測失誤或產能過剩等原因,導致積壓大量庫存車。為了緩解庫存壓力、回籠資金,一些經銷商會將這些庫存時間較長的新車注冊為二手車,以“零公里二手車”的名義出售。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此類“二手車”正以驚人規模沖擊市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二手車市場中,“登記日期≤3個月、里程數≤50公里”的車輛占比已達12.7%,較2020年增長7.2個百分點。
更夸張的是,某新勢力品牌試裝車從生產線下線到出現在瓜子二手車直播間,僅用了48小時,標價也僅為新車的75%。
近期,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除了宣稱“汽車產業已出現類似恒大的問題,只不過沒爆而已”以外,還揭露了行業的“零公里二手車”亂象,稱有些車企為了沖刺銷量,將車輛大量處理給第三方,上牌注冊后即可算作銷量,但實際上還是新車,卻流入了二手車市場。
魏建軍進一步透露,這種現象并非個例,而是普遍存在于三四千家渠道商上。
市場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當價格戰成為車圈常態,魏建軍的質疑顯得尤為尖銳。他犀利指出,部分產品從20多萬元降至10萬元的背后,必然伴隨著偷工減料和安全性能縮水。
“什么樣的工業產品能降10萬還保證質量?這絕對不可能!”
“我們在海外做的也非常不規矩,十五萬的車,半年后就賣十萬,我一個消費者剛買了十五萬的車,半年后就虧五萬,你想我們中國品牌在海外怎么發展呢?”
面對這一亂象,監管層會是什么看法呢?有消息人士稱,5月26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發函,邀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比亞迪和東風汽車在內的汽車制造商、以及瓜子等二手平臺于5月27日15:00開會,討論“零公里二手車”問題,以促進二手車流通高質量發展。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大規模出現的“零公里二手車”現象,本質上反映了過度內卷市場背后的畸形競爭。在這種競爭環境下,一些廠商和經銷商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犧牲消費者的權益和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顯然不利于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當“零公里”成為遮羞布,監管的及時介入不僅是對市場公平的捍衛,更是對中國汽車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轉型的關鍵舉措。唯有斬斷灰色利益鏈,才能讓二手車市場也真正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循環的健康引擎。【《正經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