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安市紅會醫(yī)院消化內科南院區(qū)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手術——西北首例超聲引導下回腸結腸吻合術,為一名結腸癌術后多部位腸梗阻患者開辟生命通道。該技術以“無切口、精準化、超微創(chuàng)”為突破點,標志著該院在消化道梗阻微創(chuàng)治療領域邁入國內前沿水平。
52歲的張先生因結腸癌術后出現(xiàn)多部位腸梗阻,輾轉多家醫(yī)院均被告知傳統(tǒng)開腹手術風險極高,而保守治療僅能暫時緩解癥狀。面對腸道壞死、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威脅,患者及家屬陷入絕望。經多方打聽,他們慕名前往西安市紅會醫(yī)院消化內科南院區(qū)求診。
接診后,內鏡中心主任、消化內科南區(qū)負責人施育鵬迅速組織多學科會診。針對患者腸道多段狹窄、腹腔粘連嚴重的復雜病情,團隊創(chuàng)新性提出“先減壓、再搭橋”的階梯治療策略,最終決定實施西北地區(qū)尚未開展的超聲引導下回腸結腸吻合術。
一、什么是腸梗阻?為何兇險?
典型癥狀:劇烈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危害:腸道缺血壞死、感染性休克,嚴重可致命。 治療難點:傳統(tǒng)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虛弱患者難以承受;保守治療僅能暫時緩解。
二、階梯治療:先“疏通”再“搭橋”的科學策略
第一階段:小腸減壓導管——快速“疏通腸道”
原理:通過鼻腔置入導管至梗阻部位,抽吸淤積的腸液和氣體。
效果:24小時內腹脹緩解率達80%。降低腸腔壓力,避免腸壞死。為后續(xù)微創(chuàng)手術創(chuàng)造最佳條件。
第二階段:超聲引導吻合術——精準“腸道搭橋”
技術亮點:1、無切口,通過自然腔道(口腔/肛門)完成操作。2、超聲導航,實時顯示腸壁5層結構,避開血管和粘連區(qū)(精度達1毫米)。3、智能支架,植入雙錨定金屬支架,建立回腸結腸“新通路”。
手術優(yōu)勢:手術時間僅90分鐘,出血量不足10毫升。術后24小時可進食,5天即可出院。保留腸道完整性,降低營養(yǎng)不良風險。
三、哪些患者適合這項技術?
1、腫瘤術后腸梗阻(尤其是多部位梗阻)。2、高齡體弱、無法耐受開腹手術者。3、反復發(fā)作的粘連性腸梗阻。4、炎性腸病導致的慢性梗阻。
四、專家提醒:預防腸梗阻,記住這幾點!
術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飲食從流質逐步過渡
健康人群:每天攝入30克膳食纖維(≈500克蔬菜+1個蘋果);每日飲水1500 2000毫升; 避免暴飲暴食,飯后適當走動警惕信號:持續(xù)腹脹腹痛超過6小時、嘔吐糞樣物,需立即就醫(y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