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宣布任命原副外長拉扎羅為新任外交部長,接替辭職的馬納羅。這一調整被視為菲政府對華政策的重大轉向。
2025年菲律賓中期選舉結果對馬科斯政府構成重擊。國會眾議院全部席位改選中,執政黨僅獲得不足四成支持,參議院12個改選席位中反對派占據多數,地方行政首長選舉亦大幅失利。選舉結果直接反映民眾對政府經濟治理能力的不滿——國內通脹率突破兩位數,青年失業率飆升至37%,民生壓力激增。
馬科斯資料圖
為挽回頹勢,馬科斯要求全體內閣部長“禮節性辭職”,實則借機清洗爭議人物。首當其沖的是前外長馬納羅,其辭職次日即被批準,繼任者拉扎羅迅速上任。這一“換將”動作被外界解讀為對過往強硬對華政策的否定。
拉扎羅的任命并非偶然。她長期主導中菲南海問題磋商,尤其在2024年仁愛礁摩擦事件中,作為菲方主要談判代表,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陳曉東達成臨時補給協議,成功避免局勢升級。協議規定菲方運補需提前向中方通報并接受核查,實質大幅讓步。
拉扎羅的務實風格與其前任形成鮮明對比。馬納羅任內頻繁炒作南海議題,甚至縱容菲軍方在爭議海域挑釁,導致中菲關系多次瀕臨破裂。而拉扎羅兼任東盟事務高官,主張“對話優先”,強調海上爭議不應主導雙邊關系全局。
馬納羅資料圖
馬科斯此次調整內閣,核心目標是修復對華經貿關系。過去三年,菲政府一面倒向美國,參與美軍南海演習、新增對華關稅,試圖借地緣博弈轉移國內矛盾。然而,美國承諾的軍事與經濟援助遲遲未兌現,反令菲律賓錯失中國投資紅利。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菲直接投資同比下滑28%,基建合作項目停滯。
拉扎羅的上臺釋放明確信號:菲方需重新平衡中美關系。經濟團隊全員留任,而外交、能源等涉華部門換人,表明馬科斯試圖在政治對抗與經濟合作間尋找支點。例如,菲政府計劃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35%,中國技術及資金支持不可或缺。
美國三年間在菲布局幾近潰敗。特朗普政府雖強化美菲軍事合作,擴建基地、增加聯合演習,但未能阻止菲國內對美軍存在的抵觸。菲憲法禁止外國駐軍,民間反美情緒因烏克蘭危機蔓延而升溫。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緩和使菲“漁翁得利”的幻想破滅。
馬科斯資料圖
拉扎羅的任命進一步削弱美國影響力。她曾公開批評“脅迫外交”,主張東盟主導南海議題。這與美國試圖將菲律賓打造為“反華前線”的意圖背道而馳。
盡管人事調整展現緩和姿態,菲方行動仍存隱患。軍方與海警部門屢次在南海制造事端,試圖以“既成事實”綁架外交政策。2024年“激光照射事件”后,菲方一面承諾管控沖突,一面默許船只侵闖,導致中菲互信嚴重受損。
中方態度明確:主權問題無妥協空間。外交部強調,菲方須以行動而非空話體現誠意。若馬科斯繼續縱容國內強硬派,中菲關系難有實質改善。
馬科斯的內閣重組,既是國內政治壓力的產物,亦是對國際現實的妥協。拉扎羅的任命為中菲關系提供轉圜契機,但菲方能否擺脫“邊斗邊談”的慣性,仍需觀察其后續行動。對菲律賓而言,務實合作遠比武裝挑釁更符合國家利益——這一課,馬科斯家族或許已開始領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