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今年70歲,開腹做了膽囊摘除手術不能下床,生活都是張阿姨照護,沒有長過褥瘡,手術后也沒有發生過任何感染。”近日,在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病房,30歲的李女士(化名)說起嘗鮮“護工服務”,直言讓她輕松了不少。
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團團轉。這是大多數患者住院、家人陪護的真實寫照,一些家庭還面臨“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既要管小又要管老”等窘境。如今,蘭州市城區大部分醫院與第三方簽約成立了陪護中心,經過專業培訓后的持證護工24小時全程照護簽約患者。
1 護工介入,老人感覺“舒服多了”
“疼,能不能輕點搬動啊!”“媽,到底要怎樣調整才舒服,這也不行那也不對!”不久前的一個晚上,在市二院外科病房傳來一對母女的爭執。70歲的趙女士因患有其他病癥,在做膽囊摘除時實施了開腹手術,趙女士身體瘦弱,手術后的兩三天老人翻身都很困難,女兒怎么伺候都讓老人感覺不舒服,所以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手術后的趙女士腰部裹著腹帶,感覺不舒服,而第一次照顧該類病人的李女士想幫忙調整,但手足無措。
母女的爭執引來了在同一層值守的“隴原妹”護工張女士的注意,她來到了趙女士的病房。“我幫你媽媽翻一下身吧?”只見張女士麻利地將雙手伸進老人的背下,然后輕輕地用力將老人翻身側臥。“舒服多了!”趙女士臉上的煩躁頓時消失。“解了圍”的李女士也長舒了一口氣。
同樣,在市二院神經內科,今年78歲的白老先生因輕微腦梗入院。由于子女都忙于工作顧不上照顧老人,便請了“隴原妹”護工田菊芬。經護工定時按摩,一周后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恢復。
護工田菊芬、張女士并非普通的護工,而是專業的護理員,他們都是經過“隴原妹”公司和醫院的雙重培訓,掌握人體力學、感染控制等專業護理知識,與同事7人在市二院為住院患者提供擦洗、翻身、喂食、陪診、輔助康復等生活護理服務。
走訪中記者觀察到,這些護理員每當有患者想如廁時,他們就穩穩地幫助其從床上坐起,并等候在廁所門邊;有人翻身,他們就會一手扶肩,一手扶髖,手法專業地將其翻轉;有人輸液,他們就會時刻盯著患者的輸藥瓶是否要換藥、拔針。配合默契,不耽誤須臾。
“我有孩子要照顧,單位也不能請長假,請了專業的護工,我心里踏實不少。”患者家屬白女士說。
“現在我們來擦臉,您舒不舒服呀?”清晨7時,護工田菊芬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幫患者洗臉、擦拭胳膊,買早餐、喂飯。短暫休息后,她每隔一段時間就到病房給患者翻身、叩背,忙完這些,田菊芬的額頭已經沁出薄汗。
田菊芬說,她是24小時不固定服務患者,所以一直會待在病房,患者有需要隨時服務。記者看到,田菊芬的手機顯示一天的步數近萬步。
2 護工是“辛苦活”,更是“技術活”
4月中旬的一天,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住院部,“隴原妹”護工包俊芳從安寧某高校家屬院將患者趙女士接到了醫院,臨近中午,包俊芳忙著給趙女士買飯。“我沒有子女,每次患病住院都是請護工幫忙,我感覺護工的服務很不錯。”今年70歲的趙女士說,他們的服務很到位,而且是先服務后付費。“每天除了給我買飯,還陪我到樓下曬太陽、幫我擦拭,每次服務都輕手輕腳的,讓我沒有任何不舒服,比老伴的照顧還貼心。”趙女士說。
“對于骨折病人,特別要注意搬運姿勢,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二次受傷。比如,給小腿骨折患者翻身時一定要把腿拉直;如果頸部骨折,要注意托起頸椎。”“隴原妹”設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護理中心的王海霞說,醫院護理部定期組織他們進行業務學習,護工們會詳細記下康復要領,每天督促病人進行自我康復鍛煉。
“護工工作不僅是個‘辛苦活’,更是一項‘技術活’。我們對病區護工的工作每天進行督導,尤其對新的護工,會手把手培訓專科照護操作,涉及協助軸線翻身、直腿抬高、助行器使用、輪椅轉運等,直至其熟練掌握。同時,注重提高護工們的溝通技巧,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康復科護士站的相關負責人說,醫院和第三方甘肅益護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服務協議,聯合將患者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等日常護理進行監管。
“隴原妹”護工包俊芳說,四年前她轉行從事護工工作,通過幾年的護工實操,證明她的這一選擇非常明智。這不是有一身蠻力就能干好的工作,懂得一門技術才是硬道理,“以前是肯干就行,現在得會干才行”。
3 男護工是重病患者康復路上的“力量擔當”
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康復科,一名來自甘肅益護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男性護工,正協助醫院護士將一位康復中的摔傷患者從病床上移動到輪椅上,并用綁帶幫助固定好。
“男護工一般護理的都是一些重病患者,需要出力較大,或者是責任單位下單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前往患者所在的病房,用輪椅將其轉運到康復治療大廳。在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會細心觀察患者的臉色變化,一旦他們有任何不舒服,我們會及時告知主管護士。等患者做完康復治療后,我們再將他們送回病房。”這名男護工說,與可以自理的患者相比,他們護理重病患者的責任更大,收費標準也會相對較高,24小時收費350元。他們的陪伴,讓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走訪中,部分患者家屬表示,對于病人而言,家人的關心和陪伴,永遠無可替代。但請護工陪護服務確實為有照護困難的家庭提供了更多選擇,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不過,實際情況是,護工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對于一些家庭來說,有些難以承受。
記者走訪的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甘肅中醫醫院、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目前各醫院在崗的護工都是由第三方指派,日常的護理工作除了第三方指派的管理人員監督外,醫院護理部給予監管和必要的業務技能培訓,同時在每天上午值班醫生、護士查房時,給予護工必要的技術指導。另外,對于一些重病患者,醫院會指派專業護士協助護工護理,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4 “差異化陪護”,能否破局?
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記者注意到,我市城區醫院沒有一家醫院設置“免陪護病房或病床”。針對醫院目前沒有設置“免陪護病房或病床”的問題,各醫院護理部的負責人表示,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收費標準在240元到350元之間,通過對幾年運行情況的分析來看,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請護工的患者相對較少,同時受多種因素制約,醫院設置免陪護病房或病床也不現實。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護理部主任周江紅坦言,第三方護工入駐醫院,將患者的生活照護交給護工,醫院的護士就有更多精力專注于醫療護理,可以更好地監護患者的病情、協助醫生開展疾病診治,最終受益的是患者。“當前,盡管護工的整體素質得到了一定提升,但這一職業仍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項伺候人的工作,從業人員也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年齡偏大、流動性強等問題。”周江紅呼吁,社會各界要給護工更多理解與尊重,增加他們的職業榮譽感。隨著時代的發展,護工的需求將越來越多,衛健部門可在相關醫院進行試點,開設“免陪護病房或病床”,結合專科疾病特點創新“差異化”陪護模式,或實行“套餐式”服務、單項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24小時生活照護工作,涵蓋飲食照護、清潔照護、排泄照護、睡眠照護等,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