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韓國總統選舉進入倒計時之際,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25日啟動選票印制工作。一項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相較于主要對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領先優勢減少,兩人支持率差距縮小至個位數。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投票定于6月3日舉行,共有7名候選人參加角逐。根據選舉日程安排,選民可選擇于本月29日至30日提前投票,或在6月3日正式投票日前往投票站投票。
李在明(資料圖)
據新華社報道,韓國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26日表示,將推進恢復韓國與朝鮮軍事熱線等韓朝溝通渠道,互相停止誘發緊張的行為,推進互惠的南北對話和交流合作。李在明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外交安保政策時說,將追求朝鮮半島局勢緩和與無核和平。對朝政策不能成為政治工具,應該只著眼于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李在明表示,中國是韓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對朝鮮半島安全產生影響的國家,將穩定地處理韓中關系。
跟保守派的亂局不同,李在明這邊顯得更有章法,民調也是一路領跑。但即便如此,他在最近的電視辯論中,還是被對手抓住了“中國牌”這個點,狠狠地攻擊了一番。金文洙和另一位改革新黨的候選人李俊錫,就像商量好了似的,火力全開,指責李在明“對中國眉來眼去”,在臺灣問題上立場“太軟弱”,不夠挺直腰桿。這個問題確實刁鉆,因為中國的分量擺在那里。韓國的外交,向來是夾在中美兩個大塊頭中間,如履薄冰。李在明怎么應對呢?他的回答核心就倆字:務實。
李在明(資料圖)
在臺灣問題上,李在明同樣表明態度,直言無論臺海局勢如何,韓國不應介入兩岸關系,應專注自身發展。這番言論再度成為競選對手攻擊的“靶子”,被貼上“親華”標簽。但李在明堅決反駁,強調外交決策應以國家利益為核心,避免片面看待問題。辯論當日,李在明在社交媒體公布修憲構想,涵蓋總統四年連任、國務總理國會推薦制等內容,并提議在2026年地方選舉或2028年國會選舉時就修憲案舉行全民公投。
事實上,如果了解李在明的完整發言后就會明白,李在明真正要表達的是韓國未來外交的自主性和中立性。他明確強調韓國不應介入臺海事務,其核心訴求是維系戰略自主性,而這一點,顯然是“親美派”背后美國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以執政黨韓國力量黨為主的韓國“親美派”也借著“親華”話題,企圖掀起韓國民眾的反華浪潮。可以說,為了激起中韓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對抗,“親美派”是煞費苦心。
李在明(資料圖)
在尹錫悅執政期間,中國已經從韓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轉變為韓國的最大貿易逆差國,韓國經濟備受考驗。長期以來,韓國外交一直在走鋼絲,其“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然而,尹錫悅政府卻打破了這一脆弱平衡,其完完全全倒向美國,導致朝韓關系大幅惡化,中韓關系經受波折。而李在明的策略顯然試圖規避重蹈覆轍,既不在安全領域刺激美國,又避免在各種問題上與中國鬧矛盾,這顯然是韓國當前最應當走的一條路。
面對韓國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方面的政策基調一直強調連續性、穩定性和確定性,并多次重申中韓是“搬不走的近鄰,分不開的合作伙伴”。中國一方面會堅持自身對韓政策的原則立場,為未來與新政府的互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可能通過深化地方政府間合作、擴大市場開放等具體措施,傾聽韓國商界“親華”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分化韓國國內的利益群體,從而制衡保守派可能采取的強硬政治姿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