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壩,位于江津石蟆鎮羊石社區,水流較緩,是多種魚類的聚集地。(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供圖)
5月18日,重慶市江津區油溪鎮,江水碧波萬頃,白鷺翔集翩飛,展現出一幅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上午8點過,長江重慶江津段鴻鵠護漁志愿隊隊長劉鴻連忙招呼大家登上漁船,向江對岸的人工魚巢駛去。
測量水溫、記錄產卵情況……沿著魚巢繞行一圈后,發現“產房”一切正常,劉鴻和同事這才放心。正當他們駕駛漁船向下一個魚巢進發時,江面上突然傳出清脆的拍打聲,只見魚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歡躍嬉戲。“自從魚兒棲息地得到保護后,現在時不時就能看見魚翔淺底的喜人場景。”說起近年來母親河的變化,劉鴻侃侃而談。
一組監測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的魚類資源迅速恢復,與2018年相比,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及數量顯著增加,其中野生保護動物長江鱘從2尾增加到286尾;胭脂魚從3尾增加到122尾。
珍稀特有魚類數量增多的背后是“劉鴻們”的共同守護。
建魚類棲息地
珍稀特有魚類數量增加
“與其他國家級保護區相比,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有兩大特點。”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張迅瑞介紹,一是空間開放,二是人類活動頻繁。因此要保護好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保護好魚類的棲息地,其中,人工魚巢是重要手段之一。
53歲的劉鴻是江津區油溪鎮人,從小在江邊長大,對長江和魚類有著深厚的感情。10年前,他組建了長江重慶江津段鴻鵠護漁志愿隊,并當選為隊長,投身到長江魚類的保護中。
“人工魚巢是一種仿生態產卵設施,它通過模擬天然水草生長環境,為魚類提供繁殖、生長、索餌等場所。”劉鴻說,每年3到6月是魚類產卵期,通常情況下,魚兒會將卵產在江邊巖壁的青苔上,但因其附著力不強,被水流沖散后會大大影響成活率,修建人工魚巢就能解決這一難題。
每年2月底,劉鴻將水游草捆扎成束,接著把一束束草用竹框架固定起來,再將一個個竹框架投入江中,用竹竿連接成網格,人工魚巢就建成了。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魚巢面積約50平方米,5—8個魚巢組成一排,再通過竹竿連接形成大型矩形魚巢群,蔚為壯觀。
“搭建人工魚巢并不難,關鍵在于后期的巡查和管護,比如開展產卵水溫監測、產卵周期觀測、魚卵成活率監測等。”劉鴻說。
今年3月,因上游一水電站突然檢修,以致下游水位上漲了2米多,造成部分人工魚巢受損,沖毀的人工魚巢還造成航道航標的移位。無奈之下,劉鴻賠償了1萬元修復航標,同時花了3萬元對人工魚巢進行了重新修建。
如今,劉鴻每年要修建3萬平方米的人工魚巢,為保護區(重慶段)珍稀特有魚類數量的增加發揮了重要作用。
技防+人防
非法捕撈無處遁形
今年2月的一天,江津區長江干流幾江四牌坊段,有釣魚愛好者在江邊垂釣。
當天下午4時55分04秒,江津區幾江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突然響起“嘟嘟”的提示聲。
“我是幾江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長江干流幾江四牌坊段,發現有釣魚愛好者在釣魚,請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前去巡查。”
接到預警提示后,正在附近巡邏的李熙旺和同事立即趕往事發現場。經過現場取證、勸導教育,一起非法垂釣的案子得到及時處置。
從接到預警提示到完成巡查處置,整個過程僅用了10多分鐘。執法效率提高的背后,得益于近年來全市探索建立的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利用這套系統,執法人員不再依靠蹲守發現線索,而是通過攝像頭實現24小時視頻取證、主動報警,然后根據報警信息迅速到現場核查、處置。
“這套系統,提高了保護區的監管力度和效率。”幾江街道相關負責人胡代蘭說,該系統集視頻監控、AI智能識別、預警推送、指揮調度功能于一體,主要由前端監控、視頻AI算法、業務軟件平臺三個部分組成。
其中,前端監控主要指攝像頭。攝像頭具備紅外夜視、光學透霧、激光補光、自動雨刮、自動巡航等功能,無論白天、晚上還是晴天、雨天、霧天,都可以對江面及岸線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另一方面,攝像頭依托AI圖像識別算法模塊,可以自動識別和主動預警,識別準確率高達99%。
“當攝像頭抓取到違法違規行為信息后,后臺會自動派任務給負責相應河段的網格員。”她介紹,網格員手機上會接收到時間、地點、事件類型等信息,并且還附有一段10秒鐘的取證視頻。如果網格員5分鐘內沒有響應,就會接到提示電話。如果10分鐘內仍沒有響應,系統就會將信息發送給上一級網格員,使漁政違法行為及時得到處置。
如今,通過“技防+人防”,非法捕撈無處遁形,違法案件已從過去一天10多起降到如今幾個月1起。
全社會參與
保護珍稀特有魚類成共識
保護區(重慶段)覆蓋江津等4個區18個鎮街,面積達8584公頃,其中江津段的面積就占了八成以上。因此,江津區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讓人人都成為珍稀特有魚類的保護者、宣傳者。
51歲的余現梅是幾江街道四牌坊人。5年前,她加入了當地志愿者服務隊,負責轄區長江水生生物的保護與宣傳、非法垂釣行為的勸導等。
余現梅告訴記者,《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政策有上百條,只有爛熟于心后,才能在志愿服務中游刃有余。
“經常是記住了前半句,又忘了后半句。”余現梅說,她只有靠抄寫來增強記憶,一遍不行抄兩遍,兩遍不行抄三遍,有時甚至抄到了深夜。靠著這個笨辦法,余現梅才把100多條政策背得滾瓜爛熟。
記住政策只是第一道難關,她還必須面對制止非法垂釣行為這另一道難關。
余現梅說:“由于沒有執法權,僅憑志愿者身份,一些違法者根本不拿你當回事。有一次,一位釣魚愛好者正在江邊非法垂釣,我上前制止,不料,卻遭到對方一頓辱罵。”
為了制止非法垂釣行為,余現梅總結了一套“一二三四”工作法。一是用手機將其違法行為進行收集取證;二是上前拉家常;三是進行政策宣講;四是遇到不聽勸的違法者,便向附近的執法隊員報告。一套“組合拳”下來,余現梅勸導的成功率也越來越高。
幾江大橋南橋頭到北固門,全長近2公里,這是余現梅一天單邊的巡護距離。如今,在她的影響下,有十多位姐妹也加入到志愿隊。她說,“現在非法垂釣、捕撈的人少了,大家都達成了保護‘水中精靈’的共識。”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原標題:全民守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 長江鱘胭脂魚數量顯著增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