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5月28日電 題:四川青年“大森子”:在鄉村煙火里打撈時光的“共享孫子”
作者 袁牟知博
五月的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水梨村麥田泛黃,青年博主林志鵬坐在小屋內剪輯新拍的素材,院子里傳來外婆的方言數落,夾雜著外公故意拖長的川式“哦”?!芭囊曨l不為別的,就想讓大家知道,人生三萬多天,開心樂觀最重要?!边@個“90后”始于“好玩”的鄉村記錄,正悄然成為鏈接代際情感、喚醒陪伴意識的溫暖實踐。
林志鵬在剪輯視頻。記者王磊 攝
林志鵬的自媒體賬號名叫“大森子”,這是小名“林森”的拆分,也暗含“大孫子”的諧音。他也曾像許多同輩的年輕人一樣輾轉在各個城市之間,寫字樓空調的冷風吹得他肩膀發酸時,總會想起老屋木門縫里漏進的陽光,那束光曾照在外婆納鞋底的銀針上,折射出比玻璃幕墻更暖的光斑。于是,他決定返鄉,扎進自己熟悉的泥土里。
“最開始只是覺得我外婆長得像洪金寶,吵架像說相聲,她的閨蜜團也很搞笑。”林志鵬指著手機里的舊視頻笑出聲。鏡頭里,他舉著奶茶杯、粉色魔法棒玩具等“話筒”,與村里老人一問一答。林志鵬提問:“大家都問我們是成都市哪里的?!崩先瞬惶牭枚胀ㄔ拝s積極回答:“成都是四川的!”“上知天文,下知——”老人搶答“下肢癱瘓!”
林志鵬與爺爺奶奶在自家院子。記者王磊 攝
這種“已讀亂回”的問答形式意外走紅,爺爺奶奶的“高能回答”和普通話與方言的“反差萌”收獲了超百萬網友的喜愛,拍視頻也豐富了村里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以前我就在家里沙發上睡著玩會兒手機,他回來后我很高興,我知道大家(網友)都叫我‘偷孃’!”鄰居陳江瓊常出現在林志鵬視頻中,她的幽默獲得了許多網友的喜愛。
“尊重他們就是要尊重他們原本的生活方式與認知?!绷种均i不想強迫老人去了解新潮文化和學習普通話,便刻意保留著這種普通話與方言的“錯位對話”,代際間的情感,也在真實碰撞中逐漸升溫。
但歡笑背后,林志鵬卻看到了更真實的需求。獨居老人總是一遍遍問著他什么時候再來,告別時車已駛遠,卻還站在原地招手。給行動不便的奶奶送去的新鞋,下次再見時卻被妥帖收放著,只因“不舍得穿”。他突然意識到,鏡頭里的歡笑只是瞬間,老人們真正想要的是持續的陪伴,于是他決定,除了鏡頭,也要把生活的重心對準這些老人。這個過程里,他漸漸從“逃離者”變成了“守護者”,從村里少數的年輕人變成了二十多個老人的“共享孫子”。
在林志鵬的視頻里,觀眾可以看到留守老人的困境:電線老化的危房、因詐騙陷入債務危機的家庭、無人照顧的晚年。但他拒絕消費苦難,而是用行動搭建橋梁,自掏腰包為老人更換電線,安裝視頻通話設備和熱水器,驅車帶不識路的老人去看望幾年未見的兒子,舉辦集體婚禮為老人們彌補年輕時的遺憾。正如他在一個視頻的結尾所說的:“我的夢想是讓大家不再孤獨。”
在水梨村,每月都要舉行一次特殊的“頒獎儀式”。林志鵬會在盛開的油菜花田邊召集老人們,頒發自制獎杯和印著“微笑大使”等榮譽稱號的獎狀。也借由“頒獎”“活動”“游戲”的名義,為老人們送上各類生活物資。“其實頒獎不是目的,是想讓他們知道,哪怕年紀大了,也有人在乎他們的存在。”
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是在單向給予,相反,他把與老人們的相處當作一堂雙向治愈的生命課:離異三十多年一直獨身的奶奶說結婚的好處是體驗人生,聾啞爺爺吃著極簡單的飯菜卻總帶著笑容面對他……“有次我問一個奶奶‘您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她想了半天說‘活著’?!睒O簡單的兩個字,深深觸動了林志鵬。
作為博主,自然會收到各種評價,有人說他是“流量啃老族”,他笑著回應:“如果陪伴也算啃老,那這種‘啃’能不能多一點?”而對于外界賦予的各類贊譽,林志鵬只是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著自己和老人們那“只為開心”的初衷。只有談及看了他視頻后返鄉看望母親的同村村民,想到在評論區留言“看完視頻給老家爺爺打了半小時電話”的網友,他才勉強“承認”自己的鏡頭不僅是記錄,更是改變的開始。
小院外面那片麥田見證了林志鵬這些年的成長,這個曾試圖“逃離”城市的青年,最終在故鄉的煙火里找到了生命的錨點:不是所有的出發都為了抵達,有些回歸本身就是意義。而那束從老屋門縫里漏進的光,正從水梨村的小院出發,悄悄照亮了許多未曾謀面的窗。(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