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敲黑板,敲黑板啦。
大小中韭菜們,開始上課啦。
今天開篇,我們先復(fù)習(xí)兩首古詩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你就說這首詩熟不熟悉,反正我小學(xué)的時候?qū)W過了啊。
還能想起來這首詩的名字嗎?
想不起來沒關(guān)系,還有一首保證你記得: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兩首詩都是同一個詩人,唐朝的李紳寫的,《憫農(nóng)二首》。
說到這,
可能就有朋友問了,咋了,今天咋說起來這兩首了?跟文章標題有啥關(guān)系?
嘿,不要急,等我說完,你就知道啥關(guān)系了。
還得從這首詩的作者,李紳開始談起。
2
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開頭這兩首詩,你一定背得滾瓜爛熟。
從小學(xué)課本到餐桌邊的“文明標語”,從“勤儉節(jié)約”的口號到“珍惜糧食”的公益廣告,全是他老李家的字。
光看這古詩,你都覺得這是個“好人”,是一個有良心、憂民的好詩人。
我得先把,結(jié)論放在前面:是也不是。
為啥,因為他在寫這首詩的時候確實還挺關(guān)心民生的。
李紳小時候家境清貧,祖上曾當過官,也算個官宦世家。
本來啊,這李紳日子過得衣食無憂,幸福的公子哥。
結(jié)果,他爸死在任上,那日子就大翻天了。
李紳只能跟在母親身邊,靠著母親種地,勉強混個溫飽。
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對“鋤禾日當午”肯定有體會,可不只是寫寫而已——是真的“餓出來的同理心”。
而且呢,
李紳青年時期性格耿直,還看不慣貪官污吏。
寫詩、為文,言辭犀利,是“清流派”的一員,主打一個“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點像朋友圈里那個愛憤怒的文藝青年,
憤世嫉俗、熱血滿腔、嘴上天天掛著“為民請命”,心里裝的卻是實打?qū)嵉睦硐胫髁x。
3
然而,
一說到然而,大家都知道了:人生的大轉(zhuǎn)折來了。
古代哪個學(xué)子不想當官啊,可惜李紳運氣不太好,前期怎么都考不中。
直到李紳36歲那年,終于通過科舉上岸,當了官。
李紳運氣不錯,知道站隊得站隊,這才碰上了當朝寵臣李德裕提攜。
雖其中也有不少波折,但最終是進入了權(quán)力核心,平步青云。
事情,從此反轉(zhuǎn)。
李紳,也開始“變得懂事”了。
從前那個寫詩關(guān)心農(nóng)民的少年,
開始穿綾羅綢緞、講排場、修園林、養(yǎng)歌妓,
喝的不是黃酒,是百姓的汗水;
說的不是民生,是怎么搞黨爭、保官位。
這就像你身邊那個原本天天吐槽資本家的打工人,
突然被空降成了總監(jiān),就開始說什么“公司不易,要理解老板”。
有人曾經(jīng)彈劾他,說其鋪張浪費,壓榨百姓,根本不是曾經(jīng)那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
可歷史沒辦法撤回,李紳也沒有回應(yīng)。
就是這么著,
一個寫出“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
最終變成了讓盤中餐變得更貴、更難得的人。
4
說到這,大家再看看今天的標題,是不是就悟了:
歷史人物都告訴我們了,初心難守。
很多時候,
我們說初心,堅守初心,其實個個都心知肚明——這是在對抗一個巨大又沉默的系統(tǒng):
它讓你一旦有了點權(quán)力,就必須先維護它;
它告訴你,“善良”沒用,“清醒”很累,“妥協(xié)”才有出路;
它把理想主義笑成“幼稚病”,把冷漠包裝成“成熟”。
于是多少人,
一邊告訴自己“別忘了最初的自己”,一邊學(xué)會了如何“閉嘴配合”;
曾想做個“改變環(huán)境”的人,最后卻成了環(huán)境的一部分。
不是大家不夠堅持,
是整個世界,都在勸你“別太認真”。
這時候,
我就得問一個殘酷的問題:
你還記得自己最初討厭的是什么嗎?
現(xiàn)在的你,是身在其中還是冷眼旁觀呢?
說實話,在這個世界上,
太多人半路換了人設(shè),太多人用“這是現(xiàn)實”來原諒自己。
初心?
不是沒有過,只是后來藏進了保險柜,鑰匙也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