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曹元龍 王曉櫻
“當前,以自由貿易為主線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不僅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且呈現出引領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良好勢頭。”5月25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海口舉行的2025 RCEP區域發展媒體智庫論壇上表示,要合力推進RCEP從“最大自貿區”走向“高水平自貿區”。
本次論壇以“共建高水平最大自由貿易區”為主題,由中國日報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主辦,得到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支持。在為期一天半的論壇中,來自14個國家的主流媒體、智庫、企業負責人,以及來自東盟秘書處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共約300人參會,圍繞“推動RCEP與區域其他自貿安排協同發展”“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與RCEP提質升級”“RCEP擴容與機制建設”“講好RCEP故事、增進合作共識”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以開放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3年多來,RCEP在推動貿易、投資、產業鏈、價值鏈融合等方面呈現出明顯的促進效應,成為全球投資活動增長最強勁的區域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5—2030年,RCEP區域的GDP將增長10.9萬億美元,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32%。
在與會代表看來,RCEP的出現是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相互交織的產物,符合區域成員的共同訴求,也符合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當前,全球性自由貿易動能趨于減弱,區域性自由貿易成為推進開放合作的優先選項。合力共建高水平的RCEP,將為不確定性增大的全球經濟注入重要確定性。
韓國高麗大學國際研究學院特聘教授金興鐘表示,全球貿易體系面臨挑戰,RCEP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要更好發揮RCEP作用,進一步推動多邊貿易,這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尤其重要。
“RCEP已成為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和增長的重要基石。”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在視頻致辭中指出,在全球貿易環境迅速演變的背景下,RCEP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鍵支柱。要在RCEP框架下維護基于規則、開放、可預測的貿易體系,并與世界貿易組織原則保持一致。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趙晉平認為,全球經濟大變局凸顯了加快推進RCEP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在當前形勢下,RCEP應該挑起重擔,成為維護多邊主義的“重鎮”。
遲福林表示,與所謂“對等關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水平的RCEP是建立在市場與規則基礎上的,它將帶來本區域的包容、可持續增長。未來,一個更高水平、更大范圍、更包容發展的RCEP,必將為全球經濟注入重要確定性。
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執行董事翁忠義指出,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代表了靈活、務實、包容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尤其是在當前多邊貿易體系受阻、全球面臨脫鉤風險的背景下,RCEP展現了強大的制度整合力,為區域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更容易進入、更好落地的經濟全球化路徑。
從“最大自貿區”走向“高水平自貿區”
當前,《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區域內自貿安排方興未艾。就在本次論壇召開前夕,5月20日,中國與東盟10國全面完成自貿區3.0版談判,為年內簽署并實施升級議定書的目標邁出關鍵一步。在此背景下,如何繼續推進RCEP自貿進程,成為與會專家熱議的話題。
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指出,RCEP在貿易自由化、市場準入、供應鏈復蘇等方面成效顯著,值得高度肯定。但RCEP發展如果停滯不前,在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其影響力有可能降低。為此,不僅要維護現有框架,更要推動RCEP升級,鞏固其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的地位。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發布了《共建高水平最大自由貿易區——2025 RCEP發展報告》。報告指出,當前RCEP正處在從“最大自貿區”走向“高水平自貿區”的關節點,推動RCEP從規模優勢轉向質量優勢,是各成員合力推動區域發展,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共同選擇。
RCEP正處于重要的歷史關節點,這也是與會專家的普遍看法。與會專家建議,RCEP加快提質升級,引入新貿易議題,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推動各成員規則標準的協調與互認,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盡快設立獨立運行的RCEP秘書處,構建成員間跨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媒體與智庫的作用,合力共建高水平最大自由貿易區。
RCEP聯委會東盟方主席、印度尼西亞貿易部世貿組織談判司司長蒂娜·庫尼亞薩里建議,一是建立更好的機制、更好地監測RCEP執行,提升RCEP規則利用率,加強RCEP成員間的經濟合作;二是推進RCEP進一步創新,解決包括綠色發展在內的新挑戰;三是RCEP要加快擴容,加大各領域承諾的履行,推動RCEP成為更好的平臺,促進自由貿易。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指出,要深化互信互聯,共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媒體和智庫要因勢而動,講好RCEP合作共贏故事,為完善全球和區域經濟治理提供智力支撐。與此同時,要推動交流互鑒,共建美美與共文明百花園。將15個成員燦爛文化的“獨特文本”,轉化為億萬民眾共享的“文明故事”,善用文化文明的力量,促進地區團結和進步。
中國是共建高水平RCEP的重要推動力
中國是RCEP區域最大市場,也是蘊藏巨大潛力、不斷擴大的開放型市場。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使中國的大市場首先成為RCEP的市場,進而推動區域統一大市場的形成。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結構轉型與單邊開放政策的疊加,將不斷為RCEP統一大市場注入重要活力。
報告指出,預計到2035年,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將由目前的約30%提升至50%~60%,服務型消費支出占比將由46.1%提高至60%,這將釋放出巨大的消費與投資需求,為RCEP成員提供廣闊市場空間。
鑒于海南地處RCEP中心位置,與會專家還特別關注海南在深化RCEP自貿進程中的作用。2025年底,堅持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將迎來封關運作。與會專家認為,依托“境內關外”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制度,海南自貿港有條件成為連接中國與RCEP市場的重要交匯點,成為中國與其他成員合力共建高水平自貿區的先行區。
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郭達認為,海南自貿港面向包括東盟在內的21個亞太經合成員的經濟體率先實行更高標準的經貿規則,在關稅減讓、非關稅壁壘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率先取得與非RCEP成員經濟體合作的早期收獲,對亞太地區各經濟體更加充分了解RCEP的紅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自由區組織首席執行官薩米爾指出,要使海南自貿港在RCEP的框架下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借鑒迪拜經驗:一是有統一規劃和戰略;二是有效實施,超越預期、超越承諾。
翁忠義表示,海南作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具備開發中馬“兩國雙園”項目的條件,甚至可以進一步拓展新型合作模式。要精準識別東盟和RCEP企業投資痛點和落地難點,從制度可達性、產業承接力、人才友好度以及資本流動性4大維度同步發力,推動從對外開放向對接落地的轉變。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