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記者 占悅
干了快10年養老護理員的吳三妹,突然發現自己的知識庫不夠用。她服務的一名老人突然骨折了,穿衣服小心再小心,可還是不見好。報名了上海和養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高級工培訓班后,她重新打開了思路:把康復訓練融入護理日常。每天的“衣食住行”,搭上了健康手法,更學會了“察言觀色”——老人身體日漸硬朗。吳三妹收獲也不小,“以前我只會‘動手’,正缺專業的理論知識,培訓讓我的護理能力實現了‘三級跳’。”
在上海,像吳三妹這樣的“技術工”正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能力躍升,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挑戰。
去年,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七部門發布新政,優化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結構。包括養老護理員、藥物檢驗員等17個崗位納入本市急需緊缺職業(工種),職業技能提升補貼標準上調30%。職業技能培訓讓一批一線技術人才更好地在崗位建功,也為求職者提供“入場券”,使得更多勞動者選擇留在上海,樂業成才。
藥物制劑“創新班”,新技術來“敲門”
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制劑工沈春雷還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到崗的時候,跟著壓片老師傅,調節機械填充轉輪,早八點干到晚八點。如今,沈春雷“一聲令下”,機器操作壓片。他不再需要自己“動手”,而是去“編排”各個參數疊加壓制藥物環節,形成科學合理的制藥方案。
隨著生物醫藥的智能化發展,一線產業工人也需要裝上“智慧大腦”。沈春雷畢業于汽修專業,幾乎零經驗進入藥企生產線。好在裝配汽車零部件練就了他的一雙巧手,當他走上藥劑生產線,添膠囊、裝藥片等操作活都游刃有余。“我的師傅建議我去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產業工人不只要‘動手’更得‘用腦’。”
從未上過藥物化學課的沈春雷,開始搭建生物醫藥知識“地基”。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自2020年起開設職業技能培訓專項課程,既豐富和更新產線工人理論知識體系,又提升就業能力、避免被時代淘汰。每年七八月,天氣炎熱,正值車間設備檢修,這也成了職工們提升能力的好時機。
上藥集團安排產線“老法師”在各個下屬公司進行教學,教授行業前沿理論知識,并針對不同的機型和工種開設小班,“手把手”演練最新的工業設計,傳遞“技能成就未來”的信心,“鍛造工人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制藥行業連接著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容不得絲毫差錯。”上海醫藥職工大學副校長沈敏介紹,至今集團培訓了近1800位緊缺技能人才,包含藥物制劑工、藥物檢驗員、化學合成制藥工、生化藥品制造工四個工種。
除此之外,集團每年還推動技能“比武競賽”。“我們先統計崗位技能人才的差額種類和數量,再以高級工、中級工等賽項,‘點對點’開賽。”沈敏表示,通過三個月的培訓后,現場集中讓職工進行理論與實踐考試,考過便可以拿到證書。
更重要的是“真金白銀”的支持。參與競賽的職工,按照成績分出高下。排名第一的職工可獲得集團內2000元獎勵,“再疊加市人社局職業技能提升補貼和市總工會緊缺工種技能提升補貼,冠軍最高可以拿到約6000元。”沈敏介紹,職業技能等級的提升,也切實反映在工資里,藥物制劑工高級工月薪大約能達到1.2萬元。
對于一線職工而言,這本證書也是未來的“敲門磚”,通過培訓讓一線職工增加“立身之本”,“哪怕以后跳槽,也能‘一路綠燈’”。
養老護理“速成班”,拿證即就業
晚上6點,上海和養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四樓燈火通明。講師費金梅正在為“老人”換衣服:“先跟我一起把衣服褪到袖口,再用手撐起老人臀部,迅速撤掉衣服。”被窩更衣是養老護理員的“入門課”,既要迅速又得保護好老人隱私。
來上海找工作的徐亞菊,不久前上完了初級培訓班并順利考取了養老護理員初級證書。從來沒有上過班的她,盡管學會了“關鍵手藝”,但在找工作時還是很焦心。培訓中心得知后,邀請她來三樓的就業指導室,徐亞菊一進門,工作就“送上門”。
培訓中心與包括上海和養寶華養護院等10余所養老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尚未找到合適工作的學員,只要順利考取資格證書,前往對口機構面試,通過后便可直接入職。哪怕是像徐亞菊這樣從未有過求職經歷的學員,就業指導師、培訓中心校長伊廣德也會對其進行面試“突擊輔導”,并幫其進行職業規劃:“你可以先進入一家養老院工作三年,再去考取中級證書,再工作五年便能考取高級證書。既能累積豐富的經驗,也有不錯的薪資。”2024年,共有470名學員考取養老護理員證書,其中約200人通過培訓中心“對口就業”。
自2023年起,和養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開始培養專業的養老護理員。根據學員情況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及認知癥照護專項能力四個班級,針對考證的“速成班”一般需要培訓三個月,每周上三堂課程,考前實操演練。
中心不僅根據考證要求提供“標準化”培訓內容,也為學員提供定制化培訓。“通過越來越多養老實踐,我發現護理不僅要‘快準’,還得關注老人心理變化。而每位講師都有自己的護理風格,我們也會傳授‘獨門秘籍’。”比如,增添生活化互動理論。費金梅介紹,以為老人沐浴為例,以往課程只關注“快速洗干凈”的手法,費金梅則是“延緩”進程。“你想要沐浴液還是肥皂洗”“水溫想涼一點還是熱一點”,在費金梅的教學理念里,每一次詢問不僅是讓老人擁有選擇權,更是讓其感受到重視與尊重。
隨著參與培訓的學員增多,培訓中心專門開辟了自習室,放置兩張床鋪與人體模型,課余時間學員也能自行練習實踐。培訓中心還與澳大利亞的養老機構進行合作,定期選派外籍教師前來培訓。“如果在我們這里連續培訓三年后,雅思考到6分,可以申請去澳大利亞養老機構進行兩年培訓,這樣既能拿到大學本科文憑,也能留在當地進行養老護理工作,學員們也有更多就業選擇。”伊廣德介紹。
來源:文匯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