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速男籃這個夏天的操作,直接把話題拉滿了,四外援全員走人,邱彪和俱樂部的回應看上去很干脆,重心轉向“情緒穩定、能得分的新外援,可球迷群里一片疑問,畢竟上賽季這幾位外援不乏高光時刻,蓋利前期幾場絕對算贏球關鍵,克里斯雖然情緒像過山車,邱彪卻三番五次選擇信任,戰術體系說白了是為他量身打造,摩爾是附加賽唯一能一戰的外援,庫馬杰倒是被閑置了,幾乎沒機會展現,這么一看,俱樂部對外援的支持力度不能說不大,整個賽季試過五個外援,每個人都輪番上崗,能打的都用上了,問題是全換掉,真能解決問題嗎。
回過頭看,山東高速男籃的用外援方式,實在有點極端,邱彪輪換很積極,敢用人,但場上所有進攻幾乎都要靠外援發起,突破頻率聯盟頂流,很多回合就是一對一單干,指望外援爆破式得分,你說這樣打,常規賽拼一拼可以,到了密集賽程后半段,體能瓶頸、對手針對性提升,外援的作用反而沒法持續,尤其季后賽防守強度直線上升,單靠個人能力想場場穩定輸出,難度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問題,邱彪這兩年帶隊,哪個賽季不是最后關鍵時刻外援掉鏈子,外援自身能力固然重要,但一味依賴真是飲鴆止渴,指望引進更能打的外援,真就能救命嗎,這事兒其實很懸。
再看看克里斯,情緒問題從剛進隊就有,教練組也不是沒看到,但整個賽季下來都沒解決,第三階段徹底爆發,回頭想想,如果早有預警,為什么聯賽中期不及時換人呢,說到底,教練組和管理層對問題的應對太慢,甚至有點無視,很多時候不是換外援能一勞永逸,球員有情緒,團隊氛圍、管理細節都起作用,教練組需要的是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點山東男籃做得并不理想,問題拖著拖著就成了大坑,賽季結束再說補救,基本都是事后諸葛亮。
其實山東高速男籃的本土陣容并不弱,陳培東、許夢君三分有一手,陶漢林、郭凱內線吃餅穩,劉毅、謝智杰具備持球能力,這些人不是不能得分,就是戰術空間沒給夠,總想著外援來帶節奏,國內球員成了配角,結果一旦外援發揮不穩定,國內球員又頂不上,進攻就完全斷檔,想提高得分上限,不能死盯著外援,必須把本土球員潛能挖出來,邱彪輪換是大膽,但用法上還得再精細,把球權、戰術分配得更合理,別讓大家都成了外援的陪跑。
有球迷說,既然四個外援都不留,那至少留下一個熟悉球隊的,過渡期能避風險,這點其實很現實,新外援再強也有磨合問題,水土不服不是個例,CBA每年都能看到“外援試錯劇情,山東男籃這波全換,怎么看都有點賭博的意味,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管理層和教練組對選人也沒底氣,換帥、換外援、重建,年年都是老套路,難道真的擺爛才是答案。
當然,外部環境也不能忽略,CBA賽程越來越密集,外援政策不斷調整,球隊要想突圍,不能只靠短期引援,還是得有系統建設,尤其控衛線,高詩巖一個人在,組織端容易崩,萬一體能掉線,進攻直接癱瘓,外援配置上其實更需要能控球、能串聯的小外援,哪怕場均20分左右,不需要每晚爆炸輸出,再加一個噸位型五號位,籃下保護到位,三號位找個能突能防的,這樣整體配置才靠譜,光靠得分猛的外援,遲早還是老問題。
說到這,其實外援不是萬能藥,教練組的工作也不僅僅是排兵布陣,更多時候要做心理疏導、團隊融合,任何外援來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關鍵看教練組能不能幫球員解決問題,及時調整戰術和管理方式,否則換再多外援,走到最后還是上賽季老路,外援發揮不了,國內球員也跟不上,進攻端連貫性、穩定性都成問題。
最后說一句,山東高速男籃這波操作爭議肯定還會繼續,四外援全換背后,既有重建的無奈,也有管理的短板,想要真正走出困境,靠換人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還是要內外結合,提升本土球員比重,優化外援結構,教練組更要直面問題,有擔當,別讓重建成了擺爛的遮羞布,球迷要的不是年年重啟,而是年年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